《中国社会报》:建互助养老院 解留守老人之忧——康保“农村互助养老院”模式求创新解难题

18.10.2016  11:06

  张家口市民政局  郑 军  梁继国  张艳书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留下了一个个萧条的空心村和一群群孤寂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养老之责也就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和社会之“阵痛”。

  现如今传统养儿防老、农村家庭式养老受到冲击,而新兴市场化养老方式,由于成本高、农民养老观念转变难等问题,尚未被留守老人接受,农村出现了养老断层,农村留守老人面临着无法随子女进城养老且到城里生活难适应,留在农村又无人照料的尴尬之境。

  为破解这一难题,河北省张家口市在下辖的康保县试点建设农村互助养老院,该做法还于2015年获得中国小康论坛“十大民生决策奖”。

  一、建设28所互助院,入住留守老人600余人。

  康保县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人口共计27.9万,其中农村常住人口9万、老龄人口4.3万。近年来,随着大批青壮年进城“淘金”,导致全县70%村庄“空心化”,“留守老人”比重逐年增加,达到2.7万,占老龄人口的63%。日趋严重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农村家庭式养老功能缺失以及养老资金匮乏的双重压力,致使农村留守老人晚年生活处于无依无靠状态。

  为切实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之忧,自2013年以来,康保县就开始探索一种由政府统筹规划、整合政府性资金、盘活闲置资产、集体建设的互助养老院构建模式,并在屯垦镇范家营村获得试点成功,目前已在全县建设28所,入住“留守老人”达600余人,受到入住老人普遍欢迎和务工子女的充分认可。

  二、政府主导推动,聚合力筹资金建院落。

  康保县把互助养老院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总体规划,统筹政府性资金、盘活闲置资产,集中投入到农村互助养老院主体建设。在地域相邻的3-5自然村,选择一个条件较好的中心村,根据“留守老人”的人口数建设15—30间住房的庭院式互助养老院。按照康保县的经验,解决一户老人的建设费用不超过3.5万元,资金通过整合帮农资金和项目来解决,或者解决大部分。

  目前,可以整合利用的资金和项目有: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016年每户最高可达2.05万;财政一事一议资金;改厨、改厕所、美化绿化、道路建设等项目资金。做到资金围绕互助养老院集中,项目围绕互助养老院整合,既有效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又避免了项目重复投入建设的弊端。             

  三、产权归集体所有,管理由村级负责。

  互助养老院的建设用地由其所在的中心村无偿提供,并协调农业、水利、林业、交通、文广、卫生等部门聚合所覆盖村的资源,完成基础配套建设,产权归集体所有。由其所在地村集体负责管理,实行院长负责制,院长由村书记或村主任担任,成立管理委员会,委员由院民选举产生,负责养老院日常管理工作。

  四、留守老人无偿入住,互助服务。

  凡年满60周岁的农村留守老人;无住房或现居房屋存在安全隐患;有生活自理能力但无生产能力;本人愿将原住房宅基地证交回村委会并服从村委会总体发展规划;持有本乡镇户口且长期在本乡镇居住的老人均可申请入院养老,不收取任何入院费用和床铺费,入院老人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由选择走留。生活保障上采取家庭自理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入院老人的衣食住医及水电暖等日常生活保障由老人或其子女自理,民政部门适当提供取暖用煤。入院老人根据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口味自己调剂伙食,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由邻里互帮互助。

  通过农村互助养老院这一平台,康保县农村留守老人的满意度由过去的50%提高到90%,并解决了5000多外出务工子女的后顾之忧,很受群众欢迎。

  五、建设养老院,推动“空心村”土地整理。

  康保县通过建设农村互助养老院,实现了人口向中心村集聚,推进了空壳村的自然消失,通过废旧住宅复垦、土地整理、恢复生态等项目工程的实施,全面推进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和新农村建设。

  康保县自2014年以来,就着手进行空心村的土地整理,预计可整理土地760亩,按照土地“占补平衡”的政策,这些土地指标可以换回资金1.67亿元。因此可见,如果操作得当,互助养老院既可以成为空心村土地整理的切入点,还可以为“美丽乡村”以及“精准扶贫”等事业的发展筹集到资金。

  据了解,张家口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涉及到的空心村或撤并村估计约有1300多个,如果三分之一的村可以进行土地整理,按照平均每个村70亩测算土地计算,约可整理土地3万亩,出让土地指标的收益可达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