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民办养老床位增8000张 优惠政策破解“一床难求”
今年上半年,我省各类养老机构床位共21.9万张,民办养老机构床位新增8000张,养老院“一床难求”的窘境逐步缓解。
张大爷:每天都领我们下来放风。
记者:领你们出来晒晒太阳,转转是吧?
张大爷:对,照顾得好,这边条件好,心情特别好。
上午10点,在石家庄唯一一处公办养老院:石家庄市示范性老年公寓里,今年90岁的省会市民张大爷正在护理员的陪护下惬意地晒着太阳。周边的老人或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聊天,或是围座在一起打牌。自去年7月开始试营业,这家养老院已经接收老人270个,入住率将近一半。
据统计,石家庄现有养老机构177家,拥有床位3.2万张,但仍有1.2万张左右的床位缺口。为了弥补缺口,2012年省民政厅、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对养老机构实施奖补的意见》,对养老机构进行一次性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
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处佟铭:一次性建设补贴是1500元,运营补贴就是养老机构每养一个老人,他在这住一年,我们补600元,各市县还有建设补贴。13年首次落实这个办法,对全省604家养老机构,进行了奖补,总共奖补金额达到6661万元。
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促使我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民办养老机构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增8000张床位。王平,2007年在石家庄创办了祥和老年公寓,当时只有98张床位,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近千张床位的大型养老机构。
王平:筹建的第一个院,当时是98张(床位),我现在发展的接近是一千张(床位)了,补贴现在市里的政策是一张床位1800。
来自省民政厅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全省已投入使用的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达600多所,床位总数13.6万张;民办养老机构达630所,床位8.3万张。而到“十二五”末,我省各类养老床位将达到40万张。民办养老机构将成为养老服务市场的主体,而公办养老机构将继续起到兜底保障作用。(河北电台记者齐晓彬、秦皇岛电台记者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