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基本医疗服务,要价廉质优
看病就医,一直是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做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围绕如何让每个人方便地享受到价廉质优医疗服务,参加省第九次党代会的代表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
河北日报记者 张淑会
强基层 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其实,谁有了病,也不愿费时费力地直奔大医院。”保定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李红英代表说,但由于很多家门口的医院无法满足大家的就医需求,以致不少人舍近求远,无奈去挤大医院。
“要促进患者合理流动,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的就医格局,就必须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李红英代表说,作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实行分级诊疗,是对当前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也是缓解看病难的重要举措。
落实分级诊疗的第一个环节是基层首诊。“要把患者留在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关键。”李红英代表建议,政府应加大对基层的投入力度,将新增的医疗卫生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和社区,改善基层医疗机构的办医环境和条件,使基层医疗服务能够满足一般性诊疗的需求。
“当前,基层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医生尤其是高水平的全科医生短缺,而且招聘难、稳定难。”平泉县小寺沟镇黑山口社区卫生所医生林玉才代表说,没有基层医生,就谈不上首诊,更别提科学地分诊、转诊。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必须解决人才的待遇和职业前途问题。”林玉才代表认为,应为基层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形成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约束机制。通过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和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快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要切实提高基层医生的工资待遇,缩小其与大医院医疗技术人员的收入差距,鼓励他们安心在基层服务。结合实际,调整基层医生晋升职称的条件,将其职称评定标准和大型医疗机构分开,制定一套评定基层人才的标准。
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张北县大囫囵镇北壕堑村党支部书记史砚虹代表建议,可探索打造区域性“医疗联合体”,推动医疗资源纵向整合,使大医院更多优质医疗资源“重心下移”。还可加大对基层医院的对口帮扶力度,引导大医院通过义诊、会诊、讲课、专业技术培训等各种方式,提高基层医生服务能力。
“目前,国家和省里都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但比较笼统,操作性不强。”李红英代表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出台具体政策,明确各级医院的功能定位、服务项目,制定双向转诊的标准,明确哪些情况下必须执行基层首诊,哪些情况基层医院必须将患者转向上级医院。在此基础上,还应建立起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
“三医”联动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
“医改给广大群众带来了很大实惠。”阜平县委书记郝国赤代表说,自实施医改以来,阜平广大群众享受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看病住院还能享受新农合补偿、大病住院再补偿以及特殊慢病患者专项补偿,同时,60岁以上参合农民县域内住院治疗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100%给予补偿,患者看病负担大大减轻。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基本实现了全覆盖,给广大群众撑起看病就医的“保障伞”。郝国赤代表说,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医保制度的设计和管理必须跟上步伐,与其他改革统筹推进,为深化医改提供必要支撑。
现在很多患者看病仍是跟着优质医疗服务资源走,而不是跟着报销比例走。史砚虹代表建议,应改革医保管理体制,发挥医保主导作用,需打破财政、医保、物价等制度层面的壁垒,科学务实地调整医保政策,通过实行医疗费用总额控制,积极开展单病种付费改革、次均费用限额付费等改革,调整拉开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差距,引导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诊疗轻重不同的疾病,助推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医改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各方联动。”郝国赤代表认为,深化医改应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改革医药体系,才会让医生回归看病本色,让药品回归治病功能,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
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属于医改的“大头”。郝国赤代表认为,应在加大对医院基本投入的基础上,推行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打破其逐利性,引导医院和医生把心思进一步集中到提高技术水平和更好服务患者上。将公立医院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等进行统筹考虑和谋划,在保障公立医院医务工作者应有待遇的基础上,解决医院收入与医生收入挂钩等问题,从而减少改革矛盾,提高改革效率。
药费,在群众看病费用中占很大比例。“推动医药改革,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代表们建议,应建立健全与当地医改相配套的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新机制,切实规范药品定价程序,简化药品流通环节,实施重点药品监控,开展诊疗合理性评价和处方评测机制,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从根本上解决药价虚高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