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父亲捐肾救子
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向你倾尽所有,不求回报。60岁的尚振生就是这样一位无私的父亲。为了挽救患尿毒症儿子的生命,他毅然将自己的一个肾脏捐了出来,如山的父爱让他的儿子有了第二次生命。
看着父亲手术后长长的创口,尚艳敏(左)十分心疼,如山的父爱让他感激不已。
每当说起那些好心人,尚振生总会感激得落泪。
“慢点走,艳敏,注意身体。”“没事,爸,你把肾给了我,你该多加小心才对……”初冬的郑州街头,阳光刚刚洒落下来,来自行唐的尚振生和尚艳敏爷俩儿就出了门,准备到医院复查。他们租住的地方离医院很近,步行只需要十几分钟。
“血肌酐是40—140,太好了。”拿到复查结果,尚振生笑了。看着父亲的笑容,尚艳敏也笑了,不过他是笑中带泪。“我特别感谢父亲,他不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更让我明白了父爱的伟大。”
“我给儿子‘割点肉’不算啥,能救儿一命,当父亲的啥都不怕!”
尚艳敏是行唐县开发区东伏流村人,他在家里排行老三,从小父母对他疼爱有加。上学、毕业、谈恋爱、结婚、生子……他平淡却幸福地走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
为了给家里增加些收入,尚艳敏来到石家庄市开出租车,日子也越过越宽裕。看着懂事、能干的儿子,尚振生老两口特别欣慰。然而,一张诊断书却如晴天霹雳一般打破了这个和谐家庭原有的平静。
2012年10月,尚艳敏感觉自己呼吸加快,浑身没劲,便去医院检查,被医院确诊为慢性肾衰。诊断结果一出来,一家人惊呆了:“医生说是双肾慢性衰竭,以后会逐渐变成尿毒症,康复希望非常渺茫。”
为了挽救尚艳敏的生命,他们辗转在省市各大医院,检查、住院、治疗,这成了他们一家人的常态生活。然而病魔并没有被打退,反而越来越肆虐,从一开始用药维持,后来发展到每3天就要透析一次。“艳敏的病情一直不稳定,后来还引发了很多并发症。今年4月份,主治大夫说,透析的作用已经不大了,建议进行肾移植。”
“换肾?”当这个传说中遥远的事情突然放在尚振生眼前的时候,他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了。“孙子、孙女还小,他们需要父亲,我一定要救活儿子。”尚振生暗下决心,然而做肾移植手术不但费用惊人,而且肾源也非常难找,但病情不等人,怎么办?全家人四处打听,后来得知,在病人的直系亲属中寻找适合的肾源,这种手术成功率较高。
全家人都坐不住了。体弱多病的母亲期待能用自己的肾救儿子,却因患有乳腺癌无法捐献;两个姐姐想把自己的肾给弟弟,可她们的孩子都很小,父母坚决不同意。“把我的肾给儿子!”最终,尚振生拿出家长身份,“不准争了,我去!我是一家之主,都要听我的。”
“我给自己儿子‘割点肉’不算啥,能救儿一命,当父亲的啥都不怕!”尚振生说。
“28年前,母亲生下了我;今天,父亲给了我新生……”
2014年8月份,尚振生和儿子配型成功,可以进行肾移植。拿到配型结果的那天,尚振生兴奋得一夜没睡。而尚艳敏也是一夜无眠,相对于父亲的兴奋,他更多的是愧疚和难过。
配型成功后,尚振生又开始四处打听做手术的医院,最终选择了河南省郑州市人民医院。
一个月后,尚振生和尚艳敏爷俩儿来到了郑州市人民医院。9月22日,在医院的主持下,由律师,医学、社会学专家组成的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他们的父子关系、二者身体、心理状况、家人意见、社会认知等进行了严格审核,最终准许了这项移植。
10月17日,尚振生早早做好了准备——第二天就要给儿子捐肾了。晚上,儿子来到父亲的病床前,说要拍一张全家福,尚振生没有答应,反而安慰儿子,要放松心情。
“做手术我一点都不害怕。如果不捐肾给儿子,我会后悔的。”尚振生说。18日,这个平日里连打针都哆嗦的人,却异常镇定地在确认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坦然地被推进了手术室。
当天的手术相当顺利。尚振生的身体恢复不错,移植了父亲右肾的尚艳敏虽然还住在隔离病房,但术后恢复超过了预期。尚振生一直惦记着儿子的情况,堂弟告诉他:“医生说恢复得挺好,你不用担心。”
手术后的尚艳敏却陷入了沉默,他觉得欠父亲的太多了,“现在惟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养病,健康是我能送给父亲最好的礼物,也希望父亲能早日康复。”
看着儿子一天天好起来,父亲笑了。望着父亲憔悴的面容,儿子哭了。他再次拥抱着父亲泣不成声:“爸,你回家后好好补养身子。”
那天,尚艳敏在记事本上写下这么一段话:“28年前,母亲生下了我;今天,父亲给了我新生……”
家庭的磨难 没有使他退却,而说起热心人的帮助,他几次泪流满面
“从开始治疗到现在,快三年了,说不上花了多少钱。”尚振生躺在床上说,“光做手术,就花了十几万元。”
从2013年7月开始,尚艳敏一直做透析,一周两次,每次700多元的费用,加上平时的医药费,已经超过20万元了。巨额的医疗费用使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亲朋好友家早就借遍了。”尚振生说。
在做好“捐肾救子”的准备后,尚振生又开始为这次换肾所需的手术费四处借钱。轻易不求人的他为了儿子,只好拉下脸,挨家挨户地求人帮忙。
“老哥是个要脸的人,为了给儿子筹治疗费,他厚着脸皮一家一家上门借钱,我知道他心里的难过。”堂弟尚明学说。
善良的乡亲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发起了捐款行动,5元、10元、50元、100元……爱心不断汇集,一天就募集到了3万余元,可这仍然和手术费差得很远。
尚艳敏的好友李燕情也行动起来,他发动朋友们为艳敏捐了2万余元钱。行唐县开发区各界爱心人士也伸出了援手,政府工作人员、乡镇企业员工等等,很多陌生人也献出了爱心,很快3万余元的爱心捐款送到了尚振生手中。
“孙子和孙女在同一家私立幼儿园上学,园长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后,不仅组织老师们捐款,还免了两个孩子的所有费用。”家庭的磨难并没有使这个坚强的老人落泪,而说起热心人的帮助,他几次泪流满面。
至今,社会各界累计捐款达8万余元。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对未来有信心
在采访时,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笑声,这让采访气氛变得很轻松。记者知道,这笑声背后更多地蕴含着他们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重获新生之后的幸福,更让人敬重。
“能救儿一命,当父亲的啥都不怕!少活20年,也要让儿子幸福。”这是尚振生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这也是一个父亲给儿子的承诺。
尚振生父子的肾脏移植手术虽然成功了,但由于换肾手术花费,加上每个月还需要4000多元的后续治疗费,困境中的尚家已不堪重负。而且,尚艳敏生病后,妻子与他离了婚,两个年幼的孩子都留给了尚家,一家人日后负担更是沉重。尽管如此,尚振生还是平静地说:“活着就好,活着比什么都强。只要能救儿子的命,我什么都能舍弃。”尚振生说,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他对未来有信心。
如今,尚艳敏的身体正在逐步康复。重获新生,他感慨地说:“是全家人的信念给了我生存下去的勇气,是父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爱我的父亲,我爱我的家!我也有自己的孩子,我要把以后的路走得更好,我会让这个家更幸福!”
本报记者 李莉雅 通讯员 申卫霞/文
本报记者 董永博/图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