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洁:“公积金提取”何以催生“地下产业链”?
公积金提取在不少地方已形成"地下产业链",甚至成为公开的"生意"。中介通过帮助个人造假、伪造资料,收取一定数目的中介费,从而实现盈利。公积金提取的服务费,一般是提取金额的5%,高的甚至达到10%。(中国新闻网6月8日)
原本是一项住房保障的金融互济制度,却催生出公积金提取这样一条“地下产业链”,甚至成为一些组织和个人非法谋利的工具。寄生吸附于公积金体系上的“中介 生意”,当然与公积金制度的本意相悖。不难设想,当公积金提取成为公开的“生意”,只需通过个人造假、伪造资料便可将公积金提现,一旦这个漏洞不能被有效 封堵,急速流失的公积金,极有可能无法兑现其住房保障互济的政策初衷。
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公积金提取这条“地下产业链”,当然不应纵容。而加强监管和查处力度,除了对帮助个人造假、伪造资料的中介严格清理、追究责任与罚则 之外,为何伪造资料,个人造假能够轻松绕过公积金管理的关卡,究竟是公积金制度本身存有明显的漏洞,还是公积金管理者的失职抑或存在内部人协同并参与到公 积金提取“地下产业链”之中,也更需彻查。
不过,假如不能用于买房,便只能眼巴巴看着公积金躺在账户上缩水,尤其是放在公积金的收益 率几乎与活期存款利率相当,即便是开放了公积金“养老”的出口,也必然意味着实际权益的大幅缩水。既然如此,如果不是因为实在没有支取的办法或路子,恐怕 不会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公积金在个人账户上长期沉睡,甚至等到“水灵灵的媳妇熬成婆”之后才去支取。
无怪乎,尽管现实中支取公积金的渠 道相当逼仄,但为了能够支取公积金,也不乏使出浑身解数者,甚至不惜为此而承担不菲的代办费和手续费,而这居然还催生出一条公积金提取的“地下产业链” 来。与其说是缺乏规则契约意识,钻政策空子,毋宁说更应反思公积金支取政策自身的弊病与不合理。
作为旨在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的互助资 金,公积金政策的初衷当然并无问题。但按照这一初衷,即便是无力购房者,公积金也应当可以被用于改善其居住条件才是。然而,现实的情形却是,公积金最顺畅 的出口几乎只有买房,对于无力购房者而言,公积金于他们而言,非但不可能用于改善居住,反而只能沉睡。最终的结果,公积金的确实现了互助,但却是无力购房 者为有能力购房的群体提供了低息贷款,而前者却只能坐视个人账户中的公积金日渐缩水。或许有人会说,公积金也可以被用于房租啊,理论上的确可以,但无论是 各种证明,还是房租完税发票,租房想支取公积金,即便不是不可能,也仍然意味着要承担房主转嫁的税费,公积金付房租出口显然并不顺畅。
可见,当公积金支取政策,反而让无力购房者更加无力,改善居住条件的愿景更是渐行渐远,依然只有“济富”的份,而大量公积金的沉睡与缩水,更是有悖公积 金制度的初衷。而相比国内公积金出口的逼仄,新加坡公积金的使用范围已经扩大到可以治病和交子女学费。公积金提取何以催生“地下产业链”,公积金支取与利 率政策所形成的套利空间,或许才更需反思并亟待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