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磨一剑
八年磨一剑
——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建设侧记
本网讯(王越 闫小静)走进占地33.4亩的国家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研制中(以下简称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你很难把他与两年的成长经历结合起来。宽敞明亮的标准研制中心,技术人员正在进行着棉花标准的制作工作。
“刚开始研制棉花标准的时候,我们连外国进口的检测仪器都不会用,到现在我们已经自己研制成功了国际上先进的棉花检测仪器。”作为棉花标准研制和制作的项目负责人,河北省纤检局副局长陆世栋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证棉花标准的质量,使每盒棉花标准在选面、横排、成品3个环节都能达到块块测试,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联合河北师范大学数学信息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数学和自动化等5个专业的教授、博士、硕士等15人组成课题组,在引进国外先进光学色彩色差测试技术基础上,着手进行棉花检测仪器的研制工作。
从2012年7月份立项,到2013年年底通过专家审定,期间工作人员多次深入到河南、江苏、河北等棉花主产省和棉花加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从仪器的结构设计,到模型制作再到试验样机,经过课题组的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国际上首台专业用于棉花颜色检验的手持式棉花测色仪在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诞生。
“棉花颜色检验的手持式棉花测色仪不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更是在标准制作的揭面、装盒、验收、横排、配套等环节实现了快速测试读数,且测试数据能够现场指导检验人员对于标准的一致性质量控制,保证棉花标准质量。”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主任李红娟介绍。
小小的手持式棉花测色仪,只是标准研制中心加强棉花质量工作的缩影。作为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产物,标准研制中心的每一步发展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去年,他们通过努力最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完成标准制作42000余盒,其中整套标准1700套,新疆常用标准2650套,内地常用标准1450套。
“样品采集:每年从9月份开始,选定品种、选定地块,在全国的7个主产省、20几个地块,包地种植需要的籽棉,按照技术要求,适时采摘、分摘、分晒。然后再从全国各地,在1月份前陆陆续续将籽棉运回制作基地,春节前完成棉花样品采集入库工作。”
“籽棉加工:通过加工工艺,对籽棉、皮棉进行混合加工,实现标准用原棉的形态、颜色、一致性达到标准使用要求。”
“验收:统一的验收标准,严格的验收程序,保障了标准的统一质量。”
……
走在棉花标准研制中心,听着李红娟对标准制作过程的详细介绍,一盒盒高标准、高质量的棉花标准出现在记者眼前。亦如中心看似短暂实则悠久的历史:从诞生到现在仅仅是两个春秋,但它凝聚了河北纤检人八年磨一剑的艰苦奋斗。
2003年,是我国棉花检验体制改革具有里程碑历史的一年。这一年,国务院批复了《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简称《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棉花检验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中用颜色级检验取代品级检验是改革的一项核心内容。
自2005年起,受中国纤维检验局委托,河北省纤检局开始承担国家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和轧工质量实物标准的研制工作。历时8年,研制人员的足迹遍布全国的各个棉花产地,通过反复采样、加工、测试、制图,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标准研制工作逐年得到完善,最终研制成功。2013年9月1日,以颜色级检验为核心的新的棉花国家标准《棉花 第一部分:锯齿加工细绒棉》(GB1103.1-2012)正式实施,建设一个功能齐全、科学现代的国家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研制中心显得时不我待。
2013年,一个国家级标准研制中心在河北应运而生。“中心的建立,对改革棉花品级指标,推行棉花颜色分级检验,完成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全面改革,推动棉花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了中国棉花人40年的梦想。”谈起中心所承担的责任,河北省纤检局局长陈庆林话语之间还带有几分激动:一是统一了中国棉花检验“度量衡”的标志。从1972年开始,我国一直采用各省分别仿制、使用本省的实物标准的体制,到2013年实现了全国使用统一的实物标准;二是构建了一个专业的棉花检验技术研发平台;三是与国际接轨,建立了国际领先的棉花标准研制实验室,其制作能力可达到10万盒/年,美国目前年制作标准仅为3000盒/年……
棉花标准的制作工艺包括全国样品采集、样品仓储、标准配棉、籽棉皮棉加工、装盒、验收、横排、配套、测试、刷签、入库冷藏等16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将会影响棉花标准的整体质量。面对如此多的工序,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完善制度措施,筑牢制度红线。
“为了保证棉花标准的质量,我们中心建立了样品采集管理办法、仓库管理规定、颜色级棉花入库质量验收办法、棉花加工管理办法、棉花测试管理办法等多项规章制度。”李红娟一边指着仪器一边介绍。
在第一年圆满完成标准制作任务的基础上,2014年,中国纤检局对标准制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在符合感官检验的基础上,实现块块检测合格。这是感官与仪器检测双重合格的高度统一的要求,也是中心这一年标准制作的重点。据统计,国家棉花标准研制中心2014年共采集籽棉155吨,皮棉30吨。加工籽棉130吨,混合皮棉20吨,共完成标准制作4.2万余盒。
“下一步,我们将利用中心现有资源条件,在完成标准制作任务的同时,向制作基地、研发基地、培训基地等和棉花检验技术相关的高科技、实用的技术项目延伸,服务于棉花产业发展,使中心本身具有自我发展的造血功能。”谈到未来规划,陈庆林胸有成竹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