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启动全面督查 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新华网西安7月6日电(记者任珂)中国国务院近期实施的全面督查,将有效评估中央政策措施在具体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障碍,从而为破除“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从6月底至7月初,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部分省份、国务院部门和单位,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国务院对所作决策部署和出台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的第一次全面督查。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褚松燕认为,督查工作是中国现行治理体系现状的需求,它能够帮助一个单一制国家政令的畅通,尤其是在最后环节的有效落实,即打通“最后一公里”。
此次督查源自6月初国务院的一个通知。通知明确,这次督查的主要内容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的2014年重点工作和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包括19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督查组先听取受督查省份、国务院部门和单位主要领导的自查报告,审阅提供给督查组的根据19个方面政策落实情况的报告,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不同部门、基层政府和企业的意见。之后,督查组内部对督查情况进行评估,然后向受督查方反馈意见并形成最终报告上报国务院。
派往地方的督查组还根据分工不同,分组深入市、县、乡镇、机关、企业、高校、社区、公共服务机构和施工工地现场进行实地督查,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派往地方的四个督查组每一个都要前往四个省份,在一个省份停留两三天后,带着一大堆材料又赶往下一个目的地。督查人员根据每天所见所闻进行分析判断并撰写材料,经常和随行的工作人员一起加班到深夜。
一些督查组成员认为,督查工作本身就是对各部门各地方执行中央政令的一种鞭策和推动,而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将有利于推动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