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体检” 对症“把脉” 开出“处方”
河北质检院“三个产品”疗效好
□ 本报记者 王 越
通讯员 闫小静
今年年初,河北省质检院推进了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模式改革,实施抽检分离,推出了质量检验报告、质量分析报告、质量研究报告“三个产品”,在促进行业和企业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也为推动该院自身科学发展塑造了品牌形象。
河北西马仑生物肥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马仑公司)正是河北省质检院这“三个产品”的受益者。今年年初,在全省复混肥获证企业专项整治中,该企业产品质量出现了不合格现象。公司老总找到了河北省质检院,希望帮忙其找出原因并提升质量。
以往抽检结束就完事了的工作,这一次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据河北质检院化工产品检验部部长耿晓红介绍:“我们一边对其产品进行检测,一边联系相关专家,并最终确定由方圆认证的管理专家和我们院的技术人员组成专家组,根据对其产品的检验数据制定出初步的工作方案,对企业进行现场诊断。”
经过专家组“会诊”,为企业开出了一份“诊断书”——产品质量分析报告。
有了“诊断书”就要照方“抓药”。“针对西马仑公司检验人员水平低的问题,质检院资深检验人员驻厂为其进行人员培训。在驻厂培训的基础上,还让西马仑公司检验人员到质检院,面对面、手把手的指导。”
该院还协助西马仑公司完善了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控制管理制度,明确生产过程控制参数要求,完善配料过程确认管理。“我们企业现在发展情况很好,经过质量提升工作之后,检验人员水平提高了,各项制度完善了,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西马仑公司负责人说。
对西马仑公司这种全过程的“诊治”,是河北省质检院推行的“检企”合作模式——服务质量研究报告主要是将服务由产品终端检验延伸到全过程,通过开展“诊断式”个性化服务模式,查出原因、对症施治,为企业分析产品质量风险、开发新产品设计定型试验、技术升级等提供的强大支撑。
据河北省质检院院长董国发表示,质量检验报告、质量分析报告、质量研究报告“三个报告”是中心最主要的“产品”。检验报告是否科学、准确、公正,能否满足需求直接影响着质检院的形象;分析报告是扎实履行监管支撑职责的重中之重;研究报告既能“检验检测”看出问题、还能“分析诊断”查出原因、更能“开出良方”对症施治,是该院建设好“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有力手段。为此,该院及其所属的5个国家级检测中心全部将提升“三个报告”的水平作为加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措施的重要内容,在部门的绩效目标中作为加分项进行考核。
9月初,记者走进位于廊坊的河北大旺龙岗线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岗线缆)时,整洁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生产。
6个月前,龙岗线缆还在为产品绝缘厚度不均匀而发愁。在针对全省电线电缆缆行业质量分析报告中,龙岗线缆因质量问题赫然在目。国家特种线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第一时间对龙岗线缆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帮助企业技术人员熟悉检验项目和方法,熟练操作检测设备,共培训企业检验人员36人次。还派专家深入企业,通过调研、诊断找出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量身定制”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协助企业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达标整改。同时,帮助龙岗线缆制定了车间机器设备管理办法,更换了机器配件。
“自整改至今,产品绝缘厚度不均匀的情况再也没有出现,现在企业生产状况很好。”龙岗线缆质量管理部副总经理张猛超说。
据悉,河北质检院目前正在申请成立河北省电线电缆产业技术研究院,将针对每年的电缆行业质量分析报告中出现的质量原因进行针对性提升,为河北电缆行业发展做好服务。
为加强检验过程管理,河北质检院升级计算机检验管理系统,制定和完善了《检验工作作业指导书》、《检验工作运行程序》等管理制度。实施了业务、检验、审批的三分离,从制度和流程上保障了检验结果的客观、公正。针对人员技术水平,该院开展了全员岗位技能培训,对标准管理员、质量监督员、设备管理等特殊岗位人员进行一对一培训,使每位检验人员都能够迅速到位并规范地开展工作。
董国发说:“把每一份检验报告做准、做实,把每一份质量分析报告做细、做透,把每一份质量研究报告做精、做优,既是我们的服务标准,也将一直是河北省质检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