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平稳开局

10.09.2015  13:29

    今年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以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生产管理,一季度农林牧渔业生产实现平稳发展。

 

  一、主要特点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规模稳步扩大

 

  一季度,全省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97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9%;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3.0%。

 

  农林牧渔业结构呈现“四升一降”的特点:农业产值比重达到39.7%,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林业比重2.4%,提高0.2个百分点;渔业比重0.9%,提高0.1个百分点;农林牧渔服务业比重4.2%,提高0.2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比重为52.8%,下降1.9个百分点。

 

  (二)冬小麦生产形势较好

 

  由于去冬今春我省气温普遍偏高,冬小麦安全越冬,返青期较常年提前3至7天。目前全省小麦长势良好,突出表现为个体健壮,根多根长;群体适宜,大蘖增多;壮苗面积大,一、二类苗比例达90%以上;冬前浇水面积大,主产区麦田墒情适宜。季末全省大范围降雨,对缓解灌溉条件差、墒情较差地区的旱情有积极作用。综合各种因素看,全省夏粮丰产丰收具备较好基础。

 

  (三)蔬菜生产稳步发展

 

  今年以来,各地对蔬菜生产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重点打造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现代化管理的蔬菜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推进设施蔬菜生产和基地建设,积极调整蔬菜生产结构,着力推广先进种植、栽培和管理技术,加快蔬菜生产和营销机制建设,加之一季度全省天气情况良好,设施蔬菜受雾霾天气影响较轻,蔬菜生产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单产和总产进一步提高。一季度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3.6万公顷,同比下降0.7%;单产2412公斤/亩,同比增长2.3%;总产量853.0万吨,增长1.7%。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18.2万公顷,同比增长2.9%,占蔬菜播种面积的比重为77.2%,同比提高2.6个百分点;设施蔬菜产量714.6万吨,同比增长6.5%,占蔬菜产量的比重为83.8%,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四)林业生产按计划有序实施

 

  截止到3月底,全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6.1万公顷,完成年计划的21.6%。育苗面积6.2万公顷,其中新育苗面积0.9万公顷,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3.2%和7.6%。零星(四旁)植树3868万株,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3.6%。

 

  (五)畜牧生产总体稳定,个别品种出现回落

 

  畜牧业发展主要特点是:畜产品生产受价格、需求等因素的影响,生猪生产出现回落,牛羊存、出栏实现双增长,禽蛋、牛奶产量稳定增长。

 

  一季度生猪出栏986.4万头,同比下降2.1%;季末生猪存栏1713.5万头,同比下降1.0%。而牛、羊等畜产品生产发展加快,一季度全省牛出栏90.3万头,牛存栏424.3万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0%和2.5%;羊出栏521.9万只,羊存栏1418.3万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0%和4.0%;猪牛羊禽肉产量122.3万吨,同比增长1.0%;禽蛋产量83.3万吨,同比增长2.7%;生牛奶产量112.3万吨,同比增长6.0%。

 

  (六)水产品生产形势较好

 

  一季度全省水产品生产全面发展,海水养殖产量成倍增长。全省水产品总产量5.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4%,其中海水产品产量0.8万吨,淡水产品产量4.9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2%和12.1%。在海水产品产量中,海水养殖产量0.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倍。

 

  二、制约因素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为依托。农村的龙头企业、规模化养殖场在生产成本控制、新技术推广、疫病防治、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优势,是个体经营户无法比拟的,特别是畜牧养殖业,分散经营的养猪农户大部分都经不住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抗风险能力差,或勉强维持,或亏损转产。2014年,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为64.2%,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与国内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着较大差距,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足和知名品牌少,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缺乏自我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后劲。

 

  (二)信息渠道不畅,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特别是农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过程中,市场信息具有关键作用。目前我省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信息渠道不够畅通,农户无法按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销售,处于受市场选择的被动状态,农产品销售困难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生产成本上涨,市场价格不稳,影响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今年一季度猪肉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同时饲料费、人工费成本持续上涨,生猪养殖效益大幅下滑,基本处于亏损经营状态,养殖户的积极性受挫。从调研了解的情况看,目前生猪养殖户普遍对市场价格走势不乐观,下一阶段生猪生产的压力仍较大。

 

  (四)农业劳动力结构弱化导致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

 

  目前,农村绝大多数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老人、妇女和儿童在家留守,农村劳动力年龄结构老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倾向于管理简单的品种,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生产效益低下,进而加剧了撂荒现象的发生。

 

  三、形势预判

 

  从目前冬小麦返青长势来看,若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虫害防控、水肥追加等环节的工作,在不出现极端天气影响的情况下,夏粮将会有一个较好的预期。

 

  从自然气候来看,今年以来雾霾天气较去年同期次数少且持续时间短,全省一季度蔬菜生产形势较好,如果目前天气情况能继续保持的话,预计上半年全省蔬菜生产仍将处于稳定增长态势。

 

  从一季度全省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市场整体发展来看,居民对猪肉消费热情不高,市场行情严峻。同时,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户补栏缓慢,将影响生猪持续发展。因此需密切关注二季度畜牧业特别是生猪生产形势。

 

  四、对策建议

 

  (一)做好春耕春播工作,加强冬小麦的后期管理

 

  农资部门要做好春耕春播的后勤保障,备好备足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确保全省春播物资的供应。另外,目前我省冬小麦处于返青起身阶段,未来气温仍回升不稳,各地应加强冬小麦春季管理。由于今年冬小麦群体普遍偏大,春季气温偏高,出现旺长趋势,存在后期倒伏的风险。冬小麦返青以后抗寒能力下降,各地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做好防冻工作。提前做好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返青至拔节期是纹枯病、根腐病等病害的侵染扩展高峰期,应及时做好监测与防治。

 

  (二)抓住京津冀协调发展重要机遇,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

 

  京津冀三地,人口过亿,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我省蔬菜产业应借势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立足区位优势,多上优质项目,多出优质农产品,搞好对接、打开市场,在京津冀蔬菜市场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充分利用京津两地高科技、信息化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培植一批科技型创新园区,使之成为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提高本地区蔬菜产业竞争力,推动我省蔬菜产业上档次、上水平。

 

  (三)壮大龙头企业,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各地应通过政策扶持和科技示范,加大产业调整的力度,通过规划和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鼓励土地流转,加快农业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农业增产增收。注重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大力发展优势农业,建立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强农村、富农民”的新路子。

 

  (四)加强环境治理,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自然气候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各级政府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减少雾霾天气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促进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当前正值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的高发季节,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畜禽疫病防控工作,切实加强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大户动物防疫监管,确保疫病的有效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