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光明论】精准扶贫"组合拳"留住归乡人
光明网经济讯(记者 郑然) 曾经迫切离乡远奔的年轻人,想要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寻一条“好出路”;现在,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精准扶贫优惠政策的力度,越来越多的贫困村开始量身打造特色产业,综合善用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组合拳”,脱贫建设“美丽乡村”。家乡的新异变化亦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壮年返乡“归根”,工作、创业寻觅商机。
夏日,清晨六点刚过,灶台已生起了火,煮沸的水冒着热气咕噜噜地响着。杨小军将自己家乡独到的空心挂面下到锅里,打上两枚鸡蛋,稍后出锅,配上一碟腊肉和两碟小菜,每天如是。
杨小军生于长于甘肃省陇南市康县豆坪乡柏杨村。甘肃是全国精准扶贫的主战场,陇南是甘肃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车窗外的陇南乡间田地(光明网记者郑然/摄)
陇南山大沟深、人多地少,贫困面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启动后,陇南九县区整体纳入“秦巴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扶持范围,农村贫困人口达130.46万人,占全省837.52万贫困人口的15.58%,贫困发生率53.21%,居全省第一。
已过而立之年的杨小军,可谓是这场正在进行中的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曾经的他,如千万个家境贫困的农村娃,读书到高中一年级时便终止了。为给家里减轻负担,小军走下大山,辗转酒泉、嘉峪关、兰州等地打工寻一条挣钱的“好出路”。
十几年漂泊在外,他对家乡的思念愈深,想着家人,念着那一口在家每天都吃的空心挂面。
拳法一:金融支撑帮扶“旅游富民”
2015年,杨小军回乡看到随着政府牵头“美丽乡村”建设,村子环境变美了,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的人多了,陇南辖区内特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了,给身先试足参与特色旅游产业链中的老百姓带来了增收。
陇南乡村旅游度假村一角(光明网记者郑然/摄)
同时,陇南作为甘肃省特贫市,国家和省里都将分别给予大量优惠政策和金融措施帮扶百姓。杨小军决意抓住当前的政策红利,回乡创业。
经陇南市扶贫办公室处了解,截至目前,通过精准扶贫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扶贫互助资金等渠道落实的乡村旅游贷款已达30多亿元;市政府每年应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各县区政府每年安排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发展基金,用于奖补贫困村编制旅游规划、开展宣传推介、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等。一系列的金融支撑帮扶措施让贫困户变创业者和投资人,扶贫苦地发掘出自身特色,渐成投资热土。
杨小军向记者介绍家乡手工空心面加工流程(光明网记者郑然/摄)
在一片优惠红利下,今年年初,杨小军采用了“公司+农户+协会+支部”(即协会与村支部作保,政府出资为40户贫困户按一定比例投资入股、三年免息,年底农户按收益分红)的模式,筹建了风情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并在花桥村旅游度假区内建茶屋供游客餐饮休憩,开设拉面坊及其展区推广家乡空心挂面。
虽然公司刚刚起步,但临省临市的许多游客已经在游赏乡村度假区的同时,记住了杨小军的筋道空心面。甚至有时工人们还需提前多备些,为临近预约的顾客安排派送。
拳法二:电商扶贫将土特产带出深山
杨小军的家乡位于山上,气温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土壤富含营养物质,由此种植的麦子质量高,石磨磨面柔韧筋道,加之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十二道全手工加工程序,打造出当地独道的空心挂面。杨小军希望将自己儿时天天吃的、离家后时时念的特色手工空心面借助乡村旅游的契机,和电子商务提供的平台带出深山,送至全国每一个爱面人的口中。
今年年初,随着公司的成立、店面的开业,电商平台也一起应运而生,除网售手工空心面外,当地产的高山土蜂蜜、纯天然老树核桃、椴木香菇、野生干蕨菜、纯天然党参等各类土特产品在网上也是销得红红火火。
拳法三:精准培训壮大网商队伍
学员学习运用电商平台(光明网记者郑然/摄)
为能够跟上网络时代的商务需求,杨小军在日常空闲时间多次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培训课程,接受了农业实用技术、网货生产加工及网络宣传营销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通过在培训班上课,杨小军认识了越来越多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和贩运商、专业大户、返乡青年、“两后生”等,大家相互交流,切磋心得,网商队伍不断壮大。
••••••
吃过面,杨小军收拾妥当后在七点起身出门,准备开车赶往公司开始一天的工作。今天又是新的一天。他觉得,这有奔头儿的日子过得真带劲儿。
杨小军迅速地打开车门坐了进去,发动油门,径直向公司驶去。
清晨山间的风还打着旋儿,阳光已经明晃晃地洒了下来。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