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生态“红利”为转型加分

15.06.2014  11:08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占地1500亩的杏花沟生态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成为矿区生态环境恢复的点睛之笔;升级改造后的清凉湾湿地公园景色优美、设施齐全,不仅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游玩,也引来了野生珍禽繁衍生息;投资3500万元,实施了平涉路、金川路等“四大绿廊”建设,总长度达22.5公里……6月的矿区,绿色成为主色调,处处都显得生机盎然。

 

矿区经过百年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作为国家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该区近两年来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这个重大机遇,立足市委、市政府中东西三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目标,牢固树立转型发展是生死劫、环境建设是生命线的理念,把环境转型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基础和先行工程来抓,大面积植绿做加法,重拳出击控尘减排做减法,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修复,储蓄生态“红利”正在为该区全面转型加分。

 

修复生态做加法

 

大面积植绿改变城市印象

 

“这儿车少很安全,景观多、风景也好,现在有了慢行绿道,我们几个走累了还可以在凉亭里歇会儿,太适合我们老年人了。”家住北西村的韩录文大叔,一到天气晴好的早晨总会约上几个老伙计到附近的世纪大道遛弯。该区投资400余万元,重点打造了世纪大道省级园林绿化样板街,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了一条长1000米的供居民休憩、健身的慢行绿道,而这仅仅是矿区快速改变城市印象的一个缩影。

 

“一提到矿区,人们第一印象是黑色的,就在去年,我们一年内造绿投入就达1.8亿元,造绿30多万平方米,通过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区,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快速转变”,矿区城管局园林绿化科科长孙炜说。

 

2013年12月23日,矿区经省政府正式批复,成为全省首个“省级园林城区”。以创园为契机,该区统筹推进扩绿增量。采取见缝插绿、立体增绿、盆景补绿等措施,共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社区5个,省级园林式单位比例达到13%,省级园林式小区达到10%;建成市级园林式单位、社区18个,市级园林式单位比例达到43.75%,市级园林式小区达到40%。充分利用街道两侧空地、拆迁后临街土地、企业预留地等,采取“租地留绿、租地建绿”的办法全部进行绿化,建成“集芳苑”、“环翠苑”等26处绿地游园,总面积达2.15万平方米。

 

同时,针对南纬路、矿市街、红房街、北昌路等城区主干道绿量少、绿化水平不高等情况,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大力度地推进扩绿增量,新增城区绿地5.3万平方米,要求沿街90%以上单位和小区实施了拆墙透绿、立体绿化,建成3处林荫停车场。

 

全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绿化达标率达84%,林荫路推广率达50%。截至目前,该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到31.61%、35.92%。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已达到并超过国家级园林城区标准,世纪大道获评省级园林示范街道。

 

“我们的城区不仅一天天变大,还变得更绿、更美,实现了‘小区大绿化’的目标”,孙炜说。该区今年将对空闲地、死亡苗木进行全面补植,力争2至3年内达到国家级园林城标准,形成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美丽景象。

 

减排控尘做减法

 

重拳出击打造碧水蓝天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仅2013年,矿区在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达2.3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1526.6万元,可以说保护环境的力度和决心都是空前的。”该区环保局局长赵会平说。

 

    该区以“山青、水净、气爽、宜居、宜业”为目标,出台了《井陉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案》,以焦化、钢铁、洗煤三大行业为主的“三点”,焚烧污染和各类扬尘源为主的“两面”为重点,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三措并举,打响一场洁城净天、清源净流攻坚战。

 

“全区整治环境的力度这么大,我们企业也要积极响应”,矿区煤炭营销中心总经理曾海民表示。该煤炭营销中心从去年10月份开始,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高18米、长115米、宽56米的原煤和精煤筒仓,大大减少了粉尘污染。

 

在矿区,路边的洗煤厂曾是粉尘污染的大户,也是控尘的重点。为从根本上解决洗煤产业的污染问题,该区53家洗煤企业从2013年10月15日起已实施停产整顿。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单个洗煤厂高标准全封闭改造投资达上千万元,这对企业是个不小的压力,同时也是对企业实力的检验。截至目前,共有28家洗煤企业进行了升级改造,一批规模小的洗煤企业将在升级改造的过程中被淘汰出洗煤行业。

 

为了实现减排控尘目标,该区重拳出击,关停了丰达钢铁、恒生钢铁两家能耗大户,4家焦化企业全部限产,61家储煤场全部取缔,开展道路交通环境联合执法、淘汰黄标车和“控尘”等工作,全区投入700万元,增加了道路清扫车、垃圾清运车等车辆,出台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问责办法,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增加了道路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扬尘遮挡。区政府与重点排放企业签订了环保责任状,并实施24小时驻厂督导,16项减排工程全部完成,对全区15家加油站全部实施了油气回收改造工程,特别是四家焦化企业先后投入4500万元进行了污染治理,有效控制了“尘”和“味”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措施,矿区2013年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了1.3%。今年,截至5月底,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为30天,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改善。

 

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该区完善了城区、园区的污水管网体系,提高了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城镇污水的入网率。截至目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以上,镇区的居住小区入网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了省控标准。

   

特色旅游助力

 

探索文化旅游转型发展新路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矿区在着手加快改变城市形象、提升区域环境质量的同时,以段家楼景区保护开发为龙头,对清凉山冰雪文化旅游、天户峪昊源苹果采摘、万人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吸引了多家国内知名文化公司洽谈合作,明确了以“红绿白黑”为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思路,探索出一条资源枯竭城市文化旅游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2013年5月,正丰矿工业建筑群列入国家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段家楼景区迎来了保护和开发的黄金时代。该区聘请国内一流的规划设计院编制了《井陉矿区旅游发展规划》、《段家楼景区项目策划》和《段家楼文物保护规划》。在《井陉矿区旅游发展规划》中,段家楼景区将计划投资32亿元,利用5至10年的时间分三期工程建设,逐步形成石家庄市知名休闲旅游区、环首都文化旅游新亮点和全国知名工业遗产旅游示范景区。

 

“杏花沟生态公园建成后,这块总占地1500亩的采煤塌陷地将华丽变身为一座集‘北方矿区文化展示、雨洪生态调节、农业体验、生态休闲’于一体的城市中心公园,它与城区北部的清凉湾湿地公园遥相呼应,既实现了城区南延北跨,又可与段家楼景区连为一体,成为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景点”,矿区住建局局长王建平介绍说。

 

该区还将旅游和文化巧妙“联姻”,大力实施“文化强区”战略,深挖当地生态、人文、工业遗产、民俗文化四大类文化资源,先后出台了《井陉矿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和《井陉矿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精心包装园区建设、影视剧、博物展馆、民间艺术表演、文化艺术节五大类27个项目,依托“清凉山冰雪文化旅游节”和“天户峪昊源苹果采摘节”为平台,进行文化招商,叫响“根雕之乡、拉花源头、冰雪胜地、葛洪故里、百年煤城”5张文化名片。

 

“市委、市政府对矿区的发展定位是明确的,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突出省会西部绿色屏障的功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实现矿区的全面转型和绿色崛起。”该区区委主要领导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