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健康·中国贡献:全球卫生治理的中国担当
近年来,中国深入参与全球卫生治理,主动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在世界卫生治理领域的实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卫生援外——
多样援助步入快车道
今年2月,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艾哈桑·布哈利法专程前往湖北省武汉市,约见沈阿利和他的叔叔沈红星。沈阿利是湖北省应城市中医院的一名麻醉医生,2014年,他报名参加了第24批援外医疗队。而沈红星总共5次前往阿尔及利亚,在异国共工作了9年多时间。沈阿利的爷爷沈东升早在1978年曾作为援非医疗队员前往阿尔及利亚工作。
“他们祖孙三代人,在不同时期参加了中国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工作,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提到沈阿利一家,艾哈桑·布哈利法大使深情地说。
沈阿利一家的援非事迹,是我国半个多世纪援外医疗的一个缩影。
“中国对全球卫生合作与治理的参与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提供卫生发展援助。”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系主任、世界卫生组织原助理总干事刘培龙表示,从1963年开始,中国持续56年向发展中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为保障这些国家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突出的贡献。
截至目前,中国先后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和大洋洲的71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过援外医疗队,累计派出医疗队员约2.6万人次,诊治患者2.8亿多人次。已有1800余名医疗队员获得受援国首脑颁发的勋章等多种荣誉。
同时,中国积极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布的中非“健康卫生行动”等卫生援外重大举措,对外卫生援助方式日趋多样:中国在30多个国家开展“光明行”活动,为万余名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与全球22个国家建立对口医院合作关系,派遣专家赴对口医院开展工作,并邀请对口医院医务人员来华进修培训。在柬埔寨、加纳等国开展“爱心行”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义诊活动。开展“送医上岛”活动,派遣短期医疗队赴斐济、汤加等太平洋岛国开展义诊、巡诊活动,5年来累计诊疗4500余人次。帮助非洲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向非洲疾控中心派出两名专家协助开展相关工作;帮助塞拉利昂建设西非热带病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英国政府等在坦桑尼亚联合开展血吸虫、疟疾防控三方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对卫生发展援助提出了一系列新倡议,做出了一系列新承诺,为卫生领域的南南合作树立了典范。”刘培龙说。
在人员培养上,自2003年以来,中国每年举办数十期卫生领域的培训班,邀请数百名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技术与管理人员来华培训。近年来,中国的卫生援助扩展到了公共卫生领域,开始了对疟疾等疾病的人群干预。
在卫生体系建设上,国家主席习近平2015年先后在联合国和中非合作论坛宣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家医院和诊所、100个妇幼健康工程、来华培训与奖学金资助,向世卫组织提供200万美元的现汇援助,并于2015年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了中非公共卫生合作计划。
应急救援——
展现大国速度与担当
援助西非抗击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援助安哥拉、圭亚那黄热病、寨卡等疫情处置,参与菲律宾风灾、海地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医学救援……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引领相关国际应急救援行动,展示了在国际突发卫生应急救援中的“大国速度”,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中国也积极响应世卫组织关于全球卫生应急队伍的倡议,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四川)是全球首支非军方的3级国际应急医疗队。目前我国已有5支队伍通过世界卫生组织认证。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幕前,全国政协委员、世界卫生组织前总干事陈冯富珍在首场“委员通道”上说,在全球化时代,应对非典、埃博拉等突发重大传染病,需要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防控系统,拥有防控能力。在这方面,中国引领全球,两支应急医疗队均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批批准认证。
2014年,西非暴发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中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动。中国援助几内亚医疗队的医生曹广,是第一个近距离接触埃博拉病毒的中国医生。曹广所在的医疗队援助的中几友好医院,在中方支持下创建了创伤救治中心并组建重症医学中心。
抗击埃博拉期间,中国向疫区国家累计提供4轮总价值约7.5亿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有力支援了西非国家疫情防控工作。
国际合作——
“中国方案”惠及全球
“中国作为世卫组织、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理事机构成员,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政策与治理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的中国专家为卫生健康相关标准、规范、指南制定提供技术咨询。”刘培龙表示。
中国积极贡献自身在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理念和实践经验。中国政府将健康中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先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并发布了推进国民健康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这些会议和行动纲领,不仅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而且把积极推进卫生健康与人口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作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支撑与保障。”刘培龙认为,中国在加强卫生系统和增进人民健康方面有很好的理念,并积累了包括卫生政策和医药卫生技术等方面的重要实践经验,为发展中国家乃至全球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也是对全球卫生治理知识库的重大贡献者。
同时,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合作对接,打造“健康丝绸之路”。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历史性地访问世界卫生组织,中方与世卫组织签署关于“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自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中国与蒙古、阿富汗等国签署了56个推动卫生健康合作的协议。2017年8月,“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了《北京公报》。此外,中国相继制订了《推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实施方案(2015~2017)》和《关于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卫生健康交流合作指导意见(2018~2022)》,明确了合作目标、重点领域和策略措施,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大力推进全方位务实合作,着力维护卫生安全,促进卫生发展,推动卫生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8年,中国新签署40个多双边卫生合作协议,在政府间战略、经济、人文、科技等交流磋商机制框架下,与多个国家举办卫生政策对话,积极参与区域卫生合作机制,实施国际合作项目。中国各省(区、市)结合地方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合作项目,推动医疗卫生机构间建立对口合作关系,开展科研和临床专业技术合作交流,既充分利用资源培养人才,又与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传染病防控、妇幼健康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夯实了全球卫生合作伙伴关系。
未来,中国将把握机遇,积极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提出“中国主张”,贡献“中国方案”,为推进全球卫生治理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健康相关目标的实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