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增长、健体系、促产业——北京技术市场的探索之路

23.07.2015  11:40

2009年—201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从1236.2亿元增加到3136.0亿元,增长1.5倍,占全国的36.6%左右;成交项数从49938项增加到67278项,增长34.7%。2014年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为9.46%,比2009年提高0.8个百分点,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发展贡献稳步提升。

近年来,北京技术市场积极响应“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稳增长、健体系,促产业”为工作抓手,按照简化手续、优化程序、在线运行、限时办结、把审批变成服务的要求,规范审批行为,公开审批规则和办理程序,通过不断创新服务体系与模式,为技术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地服务。

首先,北京技术市场坚持立法先行。通过贯彻落实成果转化法、合同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北京市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技术市场条例。同时,把微观管理形成的工作经验和规范,向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延伸,形成“1+7+N”的政策格局,即以贯彻落实技术市场条例为核心,北京市科委制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技术合同登记机构管理、技术市场统计管理等7个政策,并围绕设计类、计算机软件、“医药”类技术合同认定在全国率先出台了若干个具体的指导意见。

同时,强化与技术市场联动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企业研发机构认定等政策的落实,形成了政策“组合拳”。创新技术市场执法方式,加强事前事中监管。

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是北京技术市场的另一重要举措。在市级层面建立了市人大专委会、市政府法制办、科技、财政、国地税、商务、统计等市相关部门组成的技术市场联席会,健全重大事项会商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市技术市场管理工作。为各类创新主体转化科技成果做好服务。2009年至2012年8月北京技术市场累计减免营业税77亿元,“营改增”后,2012年9月至2014年底,免征增值税销售额达934亿元。通过落实优惠政策,让企业切实享受到了政策红利,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与统计局合作,连续5年发布实现技术交易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的数据,反映了技术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此外,围绕首都经济转型和科技统计工作的需求,北京技术市场创新统计监测体系,健全市区联合推进机制。目前,北京市已将区县技术市场发展情况纳入区县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市、区(县)、技术合同登记机构三级联动统计体系;通过对市场要素流动、市场供需和结构、技术交易内容和品种变化的监测,初步实现了技术市场统计向技术市场监测的转变;日常监测、长效监测、产业监测和预警监测,监测方式日益多样化,能够全面反映技术市场发展情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以及技术市场对产业发展的推动。率先开展技术市场发展指数研究,2013年作为专题一,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首都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3》中发布。

在统计上下工夫,开展了四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统计主体协调机制,与北京市市统计、商委等委办,与区县科委以及相关研究机构加强沟通和协调;二是统计对象“两手抓”,立足服务“存量”,挖掘“增量”;四是创新统计方法,启动“大数据”分析系统开发,把传统统计和大数据结合起来,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揭示数据隐藏的历史规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同时,加强对技术交易产业规律的研究。结合科技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开展分技术领域研究,研判技术交易产业发展趋势,研究技术市场在创新链和产业链中的作用,为领导决策服务。同时,进行预警分析,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持续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技术市场还深化“三纵三横”服务网络。“三纵”,即服务技术买方、技术卖方和中介机构3类主体,“三横”,即依托技术合同登记机构(40余家)、科技园区、产业技术联盟3类载体。制定我国首个科技服务业地方标准《技术转移服务规范》,以标准为引领促进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已达58家,占全国的12.8%。依托6家技术转移人才培训基地,培养各类技术转移人才1300余人。建立健全与相关单位和联盟的横向联合工作体系。与技术合同登记机构设立单位合作,比如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的高校信息网,对北京相关高校的技术交易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合作,对中科院在京外开展的技术转移进行调研,探索支撑市科委在京外设立技术市场服务“窗口”的工作模式。同时分技术领域,启动与相关机构(领域中心、联盟和龙头企业)联合调研技术市场发展趋势和特点研究。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北京技术市场对津冀的辐射作用日益突出。北京作为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地,京津冀技术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北京技术市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市科委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来促进区域内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按照“促联合、促对接、促转化、促市场”四条主线,全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