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倾力构建绿色生态周末休闲圈乐民富农
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滹沱河综合整治、环省会生态绿化、太行山生态绿化,改善省会周边生态环境;开展星级农家乐评选,助推农家乐提档升级……近年来, 石家庄 市倾力为市民营造 健康 休闲的生活圈,为市民周末休闲 旅游 提供良好的去处,让大家有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地方。
随着夏季的来临,明媚的阳光引得人分外向往自然。经历了一周五天的紧张工作,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走出家门,到周边享受恬静的休闲生活。
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寻找乡愁,体验田园生活是很多城市居民向往的一种休闲方式。为此,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潮,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周末出游的好去处。
5月29日,元氏县前仙乡的西岭底村,樱桃采摘节开幕了。一簇簇成熟的樱桃挂满了枝头,前来采摘的人流、车流不断,当地百姓望着一拨拨满载而归的游客心里乐开了花。
西岭底村位于西部太行山区,山场面积5000亩。山村最突出的优势,就是环抱的这座山。如今,随着美丽乡村创建的开展,村里修了路,变绿了,变美了。村民们还在山上发展林果种植,吸引市民前来休闲采摘。
“没想到这里还有这么漂亮的村子,生态良好、风景秀美、民风淳朴,是个游玩的好地方。”周末,市民覃林芳带着孩子到 栾城 区柳林屯村采摘。走进村里,她就被干净整洁的村容、怒放的鲜花、挂满枝头的甜杏吸引住了。柳林屯村村委会主任陈长江介绍说,2015年柳林屯村率先在全省成立了农宅旅游合作社,把村里闲置的老宅都纳入合作社,经过修整,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落脚点。
绿树河流相映成趣的下聂庄村、与柏坡湖相依相偎的李家庄村、 历史 文化绵长的苏邱村……石家庄历史文化悠久,繁华现代美丽的城市外,一个个美丽乡村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环绕周围,或景色别致,或文化悠久,或民俗独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1213个省级重点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占全市村庄总数近1/3;相继建成了一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共评选出60个省美丽乡村、136个市美丽乡村。在全省对各设区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综合考评中,我市连续3年排名第一。
营造可以触摸自然的城市氧吧
驱车沿槐安路一路西行来到西山脚下,仰望青山,绿意盎然。市民张玉梅和老伴儿每个周末都要到西山来转转。她说:“现在正是山杏成熟的季节,到这里不但能享受到浓浓的绿色,呼吸新鲜的空气,还能采摘到新鲜的果实,一举多得。”
西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是市委、市政府坚持城市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城市理念,为广大市民建设的大型绿色生态休闲场所。同时,省会义务植树基地也是西山森林公园一大美景。在基地沟谷处,一片片茂盛白杨已成绿林。一阵微风吹过,绿浪涌动。通过近年来的大规模义务植树活动,这里已经形成了市区西部最大的绿色氧吧。
2015年开始,市民越来越感受到了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全市优良天达到180天,综合指数下降了41%;2016年,石家庄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和提升。截至4月底,优良天50天,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这些都和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生态绿化工程密不可分。
近几年,全市市、县两级财政和社会资金投入共计130亿元,累计完成造林2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建成区绿地面积8511.4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4.5%;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植树造林的成效逐年显现,生态环境和大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5年11月,我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6年2月,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这两项国字号的称号,都是国内目前评价一个城市绿化成绩的最高荣誉。
近两年,石家庄市先后实施了三环路两侧绿化林带建设工程、西山森林公园建设工程、滹沱河百里绿色长廊建设工程、环绕市区一圈的30万亩环省会经济林等建设工程和环城水系两岸绿化林带建设,建成了全长31公里的高标准林水相依、林城相嵌的生态和绿化景观带。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现代林果基地及农田林网绿化工程、磁河和大沙河两岸绿化工程、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工程等,全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周末到市区周边或登山或骑行,市民徜徉在绿树花海中,身心得到放松,生活更加甜蜜。
母亲河变身城市亲水乐园
在市区北部,母亲河——滹沱河徜徉而过。“一河清水,两岸美景。”每到周末,喜欢亲水的市民会聚集在滹沱河两岸游玩。作为母亲河,滹沱河也寄托着石家庄人的乡愁和期盼。近几年,我市把改善民生与生态建设有机融合,从治理母亲河、做优做美大生态的高度出发,立足发展现状,实施了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倾力为广大市民再现记忆中的母亲河。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滹沱河综合整治工作,强调把滹沱河整治好,对于改善省会生态环境、提升省会城市品位,构建“一河两岸”城市发展格局、打造 京津冀 世界级城市群“第三极”具有重要意义。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特别是省委书记赵克志关于省会建设以及滹沱河治理的重要指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把滹沱河打造成为省会最亮丽的风景线和市民休闲 娱乐 的好去处。
近年来,石家庄市大力实施滹沱河防洪综合整治,持续开展滹沱河生态景观建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滹沱河市区段沿线优美景观初步形成,为市民创造了绿色亲水的休闲娱乐空间。
特别是去年以来,石家庄市学习借鉴国内外河流治理的先进经验,立足滹沱河特点,着眼于城市未来发展,进一步深化完善滹沱河综合整治规划设计方案。大手笔规划、大气魄建设,切实把滹沱河这一宝贵资源利用好,既要满足防洪要求,又要满足老百姓亲水愿望,努力把滹沱河打造成为水绿交融、靓丽多彩的城中河、景观河,让城市更宜居,让市民更幸福。
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为城市发展拓展了空间,滹沱河滨水空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沿河一路花海让市民不出市区就欣赏到了“草原天路”美景,正在建设中的滨水公园,更是为市民添了一处集生态、郊野、滨水、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农业休闲游成周末出行首选
市委、市政府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经过不懈努力,我市201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整体推进市,成为全国三个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省会城市之一。
生态农业是伴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而成长的新型农业形态,以生态绿色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农业为标志。石家庄作为 河北 省省会,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推进,区域资源优势日趋明显。为此,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石家庄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建设果品产业强市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促进我市生态农业的发展。
目前,全市百亩以上的现代农业园区达到191个;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195.3万亩,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30.2%;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32家,2015年产业化经营总额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5.3%。
与此同时,按照“服务省会、繁荣农村、提升农业、富裕 农民 、优化生态、拓展功能”的指导思想,我市以建设农旅结合、产加销游一体的休闲农业园区为带动,推进三产融合发展,真正使这些农业园区可吃、可看、可休闲。使其不仅满足城市居民“胃”(绿色食品)的需求,还满足“肺”(新鲜空气)和休养身心的“心”需求。
赵县梨花节、栾城草莓节、赞皇樱桃节、 平山 玫瑰节、晋州周家庄采摘节……如今,一提起石家庄农业休闲游,市民随口就能说出一大串,农业休闲游成了很多市民周末家庭出行首选。元氏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栾城和平山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省级以上休闲农业星级示范(企业)园区达到23个。
星级农家乐醉了市民富了农家
随着乡村游的日渐火爆,摘农家果,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畅享田园风光,体验农家生活,这一需求让一大批农家乐应运而生。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关精神,推进我市农家乐规范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农家乐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我市相继开展了两次星级农家乐创建评定工作。目前石家庄市已有62家农家乐挂星,其中,2015年底评出星级农家乐55家,40余家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
目前石家庄市形成了西柏坡、嶂石岩、驼梁—五岳寨、天桂山—沕沕水、温塘、苍岩山、鹿泉和元氏西部山前等农家乐聚集区。各星级农家乐经营者积极策划各类活动:鹿泉区紫藤家庭农场举办了“西山那么美,最爱紫藤园”活动,灵寿县仙凤庄园举办了“万人红薯主题农家游”活动,还有不少农家乐新增了推碾子、磨豆腐、垂钓、田间农事、赏花摘果等体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体验。
我市农家乐发展风生水起,接待火爆。仅赞皇县嶂石岩核心景区内的嶂石岩村,就有农家乐79家,占全村总户数的43%,农家乐从业人数达600多人,占全村人员的95%以上,该村人均收入是全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2.5倍。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旅游,农家乐的发展真正乐了农民,醉了游人。
如今,农家乐已经成为我市乡村旅游的主力军、休闲旅游的新热点、旅游扶贫的新引擎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乡村旅游,尤其是农家乐的发展有力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使他们离土不离乡,就地致富奔小康。同时,也促进了农业与旅游的互动,提高了农业和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市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民周末的休闲游玩所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为农民架起了通往外部世界的桥梁,提高了农民素质,促进了贫困山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为山区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记者 岳金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