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27.11.2018  16:55

继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

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与十七大提出的两化融合、十八大提出的两化深度融合一脉相承,标志着两化深度融合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新工业革命加速兴起的背景下,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两化深度融合的新要求,不遗余力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以贯之地促进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中国经济转型、提质增效提供强大动力。

两化深度融合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强国之路的战略选择

历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都会引起全球制造业格局的重新洗牌,为后发国家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战略机遇。当前,新工业革命孕育兴起,我国迎来了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推动产业由大到强的窗口机遇期。

(一)两化深度融合体现着新工业革命的本质特征

以信息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特征的新工业革命,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引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模式变革。一是从解放体力劳动向解放脑力劳动转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从根本上改变了劳动者知识获取、工具使用、创新创业的方式和能力,劳动者逐步代替劳动工具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新型生产要素驱动转变。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信息技术向要素领域渗透,催生数据这一新型生产要素。数据带动技术、资金、人才、物资自由流动,推动制造资源按需优化配置,引领生产方式和产业模式变革。三是从生产引导消费向消费引导生产转变。互联网搭建了用户需求和生产制造之间的桥梁,催生数据驱动的柔性化生产模式,推动规模经济向定制经济转变。

(二)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

从历史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装备和产品以及业态,我们充分吸取了国外数十年发展积累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经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商业模式日渐丰富,产业组织不断优化,迅速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从发展趋势看,随着互联网应用从消费环节向制造环节扩散,网络连接对象从人与人延伸到物与物、物与人,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融合发展由数字化向网络化、智能化跃升,两化深度融合成为网络强国建设的核心关键。可以说,两化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的融合点、焊接点和着力点。

(三)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制造业实现“换道超车”的必然选择

从国外看,发达国家正围绕新工业革命积极加强战略布局。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等思路虽不尽相同,但均将融合发展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着力点,与我国的两化深度融合在理念、任务、方法等方面异曲同工。从国内看,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第一,互联网实现跨越性发展,在多领域领先世界。作为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我国具备了通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抢抓“换道超车”机遇的独特优势。因此,要充分发挥两个大国的叠加、聚合、倍增效应,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最终实现我国在新工业革命中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历史跨越。

两化深度融合已经进入加速期和攻坚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两化深度融合不断取得新进展,顶层设计逐步加强,推进体系持续完善,发展成效不断显现,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为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体系基本形成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两化融合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二是健全组织体系,建立了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指导和重大决策,专家指导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联合工作组负责贯标落实,地方和行业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三是组织试点示范,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工业互联网开展了一系列试点示范。四是深化国际交流,建立了中德、中美、中韩等双边对话机制,在产业、标准、园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两化深度融合阶段性成效显著

一是两化深度融合水平持续提升。成功组建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累计完成9项国家标准立项和3项国际标准立项,4项国家标准发布,推动全国1万2千多家企业开展贯标,引导12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截至2018年9月,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67.8%和48.5%。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培育超过50家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台套,工业大数据、工业APP、边缘采集、智能网关等成为发展热点。三是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累计遴选了266个“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截至2018年6月,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为75.1%。四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截至2018年6月,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型制造、个性化定制的企业比例分别达33.7%、24.7%、7.6%。

总体上看,我国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高、效果不断显现,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一是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融合生态之争成为全球制造业竞争的新焦点,我国融合发展的窗口期稍纵即逝。二是服务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有待加强,有效供给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问题仍然存在。三是制度法律环境有待完善,支持融合发展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仍需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

继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我国两化深度融合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发展攻坚期和成效显现期,要以两化融合为主线,坚持机制创新、坚持企业主体、坚持分业施策、坚持生态优化,协同推进两个强国建设,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融合发展路径。

(一)加强两化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

一是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完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和联合工作组的工作机制,体系化开展两化融合重大战略制定和政策落地实施。二是完善顶层参考架构。优化完善两化融合生态系统,统一各界对两化深度融合内涵外延的共识,形成融合发展合力。三是强化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建设,推动融合发展关键标准研制与应用推广,加快国际标准化进程。

(二)推动企业构建信息时代核心竞争能力

一是加强以贯标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推动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中央企业等开展区域、行业、央企集团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持续完善市场服务体系,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管理变革和能力建设。二是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培育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发展工业电子商务、工业大数据等新业态。三是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继续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推动制造业“双创”迈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

(三)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

一是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开源社区,推动工业技术软件化,加快关键共性技术系统性突破。二是培育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企业以及各类服务提供商联合攻关,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系统解决方案。三是加快系统解决方案推广应用。分行业、分场景培育一批解决方案最佳应用实践,加快解决方案的规模化推广和产业化应用。

(四)加快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

一是加强平台建设,继续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行动,培育一批企业级平台、行业级平台以及综合性服务平台。二是深化平台应用,实施工业设备上云“领跑者”计划,组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试点示范,发布平台应用指南。三是完善生态培育,实施百万工业APP培育工程,积极培育工业APP开发者队伍,完善提供数据模型、工业知识、方法工具等服务的平台公共服务体系。

(五)优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政策与环境

一是形成一体化政策规划体系。加快制定实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规划,建立支持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二是完善资金财税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分类引导作用,加大对融合发展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快人才培育。支持高校设置两化融合相关专业,完善适应融合发展需求的人才激励机制。四是携手国际竞合。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融合发展“中国方案”“走出去”。

苗圩: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向纵深发展
苗圩在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工业和信息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