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态根基 同步兴林富民

07.07.2014  11:29
——内蒙古大兴安岭推进生态文明先行林区建设
     中国绿色时报7月4日报道(记者  孙勇  通讯员  刘洪林)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今年开启了建设生态文明先行林区的新历程。
  内蒙古森工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学勤说:“建设生态文明先行林区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森林要绿、产业要兴、职工要富,核心就是富民兴林。保护好生态环境,让林区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林区的根基。”
  作为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目前,保护好林区生态,发展经济、搞活经济不能以破坏生态和环境为代价,在林区职工群众中已形成广泛共识。
  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继续保持“三增长”态势,森林面积达826.8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7.44%,活立木总蓄积94988.48万立方米。
  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先行林区建设?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态资源保护制度入手,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实践。目前,林区按照国家“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要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的要求,积极建立健全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和生态资源保护经营机制,先后制定下发了《森林资源管护办法》,修订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资源管护责任书》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森林资源管护巡护记录》,完善了森林管护监督机制,做到管理有制度、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奖惩有依据,明确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
  在开展制度建设的同时,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从改善管护人员的工作、生活环境入手,结合林区管护工作需要,加强了管护站点的硬件建设。3年间,林区累计规划新建管护站168个,并逐步对原有管护站点进行维修和建设,配备必要的交通、通讯设备。全林区共安排管护人员21853人,使966.49万公顷林地全部落实了管护责任。同时,高科技手段应用在森林防火领域实现了重大突破,全国首架森林防火无人直升机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投入使用,远程监控系统、林火规律研究、森林火险动态监测、北斗跟踪系统等众多高新技术,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防火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良好的生态资源为林区奠定了产业基础,使一些成熟的产业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然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资源优势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发展中还存在产业链条相对较短,部分产业投资期长、质量效益不高、缺少资金支持等问题。为此,林区的主要领导赴京入高校,拜有关专家为师,以借其智;走南趟东,考察先进企业的发展思路,以借其经;进山下工队,与基层职工群众面对面交流,以借其计。
  如今,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结合《天保工程二期建设实施方案》和《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将发展民生林业的目标锁定在产业发展上,完善了林区“3598”发展战略,倾力建设内蒙古最大的森林碳汇基地、商品林储备基地、绿化种苗培育基地、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和生态绿色有机食品加工基地,全力打造森林资源综合利用龙头、矿产资源开发龙头、生物质能源开发龙头。
  当前,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旅游持续升温,正在成为富民兴林的支柱产业。2013年,林区旅游累计接待游客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57%;旅游综合收入3.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2%。独具大兴安岭特色的林下产业品牌也愈加响亮。克一河林业局资源管理处职工倪效彬培植木耳13万袋,年收入13万元,被称为“木耳大王”。倪效彬的致富梦圆得益于林区推行的“公司+基地+林户”的经营模式。林业局鼓励职工群众发展黑木耳培植业,并对规模较大的养植户提供无息贷款扶持,实现了转型产业到富民产业的转变。
  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五大基地、三大龙头建设均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在生态文明先行林区的建设过程中,兴林富民的目标正在逐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