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清苑村民杨宪耀:捐献器官助5人重获新生

17.09.2018  16:55

  “虽然孩子走了,但他的身体器官却能挽救其他人,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安慰。”9月14日,说起儿子杨宪耀捐献遗体器官的事情,保定市清苑区魏村镇东街村村民杨青禄仍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几度哽咽。

  时间回到8月21日,当天下午,杨宪耀在下班回家路上突感不适,晕倒在地。见此情形,同行的工友迅速将其送往清苑区第五医院,并通知其家人。随后,杨宪耀因病情严重被转到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经专家会诊,需要做开颅手术。手术进行中,病情急剧恶化,存活希望渺茫。医务人员一边抢救,一边给家属做思想工作。

  “孩子才36岁啊!”虽然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心理准备,但一想到儿子要离他们而去时,杨青禄和老伴儿刘秀改便心如刀绞,泪流满面。

  杨宪耀在ICU病房抢救,杨青禄老两口日夜守候在门外。伤心之余,杨青禄想起不久前一家人对于捐献器官问题的讨论。

  “他平时比较喜欢看新闻,看到遗体器官志愿捐献的,就十分钦佩,觉得死后捐献器官是一件好事。”杨青禄说,当时家里人也都赞同儿子的想法。

  几经思量,杨青禄和老伴儿强忍悲痛,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如果儿子不幸离世,就把儿子的器官捐献出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由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没有器官捐献的先例,杨青禄将儿子转移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颤抖着签下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8月22日14时,杨宪耀的生命走到了终点,捐献出了肝脏、肾脏和一对眼角膜,这些珍贵的“礼物”将帮助5个病人重获新生。所有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站在病床边,向杨宪耀鞠躬告别……

  “对于每一位器官捐献者,我们都心存感恩和敬意。”保定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以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不能接受器官捐献。但这些年来,我们也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不了解到了解,再到参与其中,遗体器官和眼角膜捐献正在慢慢深入人心。

  9月3日,杨青禄收到一份“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的荣誉证书。据了解,杨宪耀是保定市今年第2位器官捐献者。据他的工友介绍,杨宪耀平日里就是个热心肠,工友需要换班找到他,他从不拒绝,有啥需要帮忙的,他二话不说。(河北日报讯 记者刘冰洋 通讯员冯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