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柿子滞销 电商救“柿”

05.11.2014  13:03

 

面对来访的电商人,大妈高兴地捧出大柿子。王欣供图

  河北新闻网讯(王丽平)今年的柿子丰收了,层层叠叠挂在枝头的养眼“小灯笼”却恁地愁人——丰收的柿子滞销。在全国著名的“磨盘柿之乡”易县,2亿斤卖不出去的柿子,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保定 的一群电商人行动起来了,展开一场“救‘柿’行动”。保定市电子商务协会联合易县微创业协会共同开办了一家“易县磨盘柿微店”,10月28日上线首日卖出百余箱。据说,目前线上的销售渠道除了微店,还有微平台、淘宝等。

  点开他们的微店,能看得出背后策划者的良苦用心,他们精心提炼了“易水河蜜柿”的概念,将其描述为“一种可以用吸管吃的柿子”,并配发一张小女孩捧着插了吸管的大柿子甜蜜吸吮的图片,此外,详细解释了每箱定价的根据,分列出采摘、挑拣和物流等多项成本。这次行动定位“爱心”,购买者可以得到附送的爱心柿子纪念版明信片。

  11月4日,保定市电子商务协会的负责人王欣介绍说,一周时间,微信手机端销售已达6千箱(3万斤),带来的线下购买将近20万斤。淘宝聚划算这两天上线,预计销量在1万箱。

  这次电商救“”,从过程看,带有突发性事件营销的特点,从效果看,相对于滞销的总量,可能宣传推广的意义更显著,从创意看,未尝不是特色农产品“触电”的一次小小“破冰”,从未来看,农业嫁接电商仍然任重道远。王欣说,这次行动令人振奋的同时,也反映出农产品的电商道路还有从运输、包装到深加工等很多问题。

  目前几个被奉为圭臬的农产品互联网营销经典案例,其背后都依托一个容易制造传播热点的故事,从褚橙、柳桃到潘苹果,再到阳澄湖状元蟹,不是贴有一个针对购买力阶层具有极强号召力的人物标签,就是产品本身天然卖点鲜明。

  产品很重要,但比产品更重要的,是故事击中的某种情感。情感驱动消费是时下营销变革的基本面——从单一产品导向转为客户需求导向——需求最是多样,只有精准命中需求,才有可能从互联网的比价红海中脱身。

  然而,云端的营销终究绕不过地面的现实。让人放心和动心的产品,要变成标准化的商品,还要加上运输和配送,以及足够有说服力的服务。农产品电商能否真正为农产品销售开辟新航道,不仅是线上呈现的图片和说明,更是背后一连串的采摘、分拣、质检、储存、包装、营销、配送、售后,是与市场流通相关的一整条供应链整合程度。

  期待着,随着这只“蜜柿”插上电商的翅膀,河北出现越来越多“会飞”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