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供销社:三农所望 改革所向 为农民解忧

28.08.2015  10:13

  在全省市级供销社率先创建供销集团,破题管理和经营体系创新;成立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唯一的市级投融资分会,探索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省市县三级供销社联合兴建阜城商贸综合体,成为全省首家示范样板……今年以来,衡水市供销社的一系列大动作都“可圈可点”。

  只有将根深扎农村,将枝叶伸向市场,供销社这棵大树才能焕发新生机。作为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和全国供销社改革试点市的衡水,打破供销社原来僵化的体制机制,通过与社会各领域广泛合作,推进传统经营服务方式向新兴业态转变,供销社与农民联结更紧密、为农服务功能更完备、市场化运行更高效。许多农民感慨:供销社不仅又“回来”了,而且为农民解忧、促农业变强、让农村更美的作用发挥得更突出了。

   开放办社“接地气”

  8月7日上午,冀州市帮农众志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和冀州市供销社共同召开社员大会,根据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冀州市门庄乡供销合作社的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帮农众志农民合作社联合社的创办者王金卯当选为理事会主任。

  从农村能人到基层供销社负责人,王金卯身份的变化来自衡水市供销社以“开放办社”推进基层社改革的新理念。今年以来,衡水市供销社通过劳动合作、资本合作和土地合作,把各地农机、农资、运输、销售、加工等这些功能不同、经营较好、社会信誉较高、农民认可的农民合作社和农业公司联合起来,积极构建较为完整的全农业产业链。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造,他们创建了54个县、乡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2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92个乡镇分会,吸收各类专业合作社400多家、入社社员5.5万人。

  借力、借势、借智。通过“开放办社”,衡水市供销社广泛吸纳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入社,目前已有3名农村能人成为基层乡镇供销社的“一把手”,15个基层供销社正着手走民主选举程序。衡水的基层社,正在转变成以农民为主体的综合性合作社,更接地气了。

  “开放办社”让供销社与农民的联结更加紧密。枣强县康马供销社主任孙英杰曾经是该县棉纺厂的下岗工人,不服输的她做起了黄粉虫养殖,并成立健婷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当选为康马供销社主任后,孙英杰继续吸纳辖区内其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供销社,拓宽辐射范围,近年来先后帮助农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9家,带动农户3000多户,发展社员500多人,农民群众平均每户年增收2000多元。

   土地经营“好管家”

  农忙已过,走进冀州市帮农宏业粮棉种植专业合作社,眼前仍是一派繁忙景象,社员们正忙着对农机具进行检修保养,为下一个播种季做准备。合作社理事长王金卯告诉笔者,他们托管的土地机械化作业率接近100%,管理质量好、种田效益高,农民彻底成了“甩手掌柜”。

  王金卯所在的门庄乡素有冀州“西北粮仓”之称。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民在农忙季节难以回家收种。合作社开展的土地托管服务,解了他们的难题。

  在这里,土地托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全托”,每年春季,社员按照每亩预交750元的田间管理服务费签订托管协议,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旋耕、播种、田间管理、植保用药、联合收割、小麦回收等全程服务。合作社保证小麦玉米达到当年平均产量以上,社员留足自己生活所需,剩余粮食交给合作社统一销售,并在年终根据交易量参与合作社的二次分红。另一种是“半托”,合作社为农户提供农户指定的定向服务,旋耕、播种等各项业务明码标价,每项服务价格相比市场价格低10%左右,双方签订服务协议,保证服务质量和效果。

  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有啥区别?王金卯说:“土地流转只给农民流转金,至于在土地上种啥,赚多少和农民无关,赚钱多了农民也眼红。而土地托管保证了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收益权,不管赚了多少钱,收了多少粮食,最后都得交给农民。”

  王金卯告诉笔者,由于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生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成本投入也大大减少。托管后,每亩粮食作物比托管前增产15%左右,每亩增收200元左右。对于农户来说,以前在农忙季节回家种地,每年路费等往返费用都在3000元左右,托管后,不仅这部分费用省了,每亩还能增收200多元,何乐而不为呢?

  相比原来简单的供和销,土地托管实现了供销社与农民需求的深度融合,真正具有“合作”的色彩。衡水市供销社主任宋志会介绍,今年以来,他们在8个县区的基层社开展土地托管服务,规模已超过5万多亩。

   五个平台“两头+”

  去年秋天,安平县的白山药丰收了。看着成捆的白山药堆在地里无销路,农民很着急。衡水市供销社了解到这个情况,帮助安平把白山药信息发到省供销社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农交汇”,在网上进行专题推荐,一下子吸引了广东、重庆、四川等地的众多客户。

  农产品、农资、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是供销社五大经营服务平台。面对当前农村日益丰富的服务需求,供销社意识到,只有创新经营模式,供销社的实力才会更强。他们提出五个平台“两头+”,一时成为经营创新的特色模式。

  互联网是“两头+”中的一头。今年以来,他们注资1500万元,在全省率先成立新供销电子商务公司,安平县、冀州市、饶阳县、枣强县等县市也相继成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公司。市供销社电子商务平台与省农产品电子交易公司等实现对接后,衡水基层供销合作社的农资、农产品等即时实现了网上交易和配送。

  “触电”解决的是农产品“卖难”,作为“两头+”另一头的农村合作金融,解决的则是农村日益突出的“融资难”问题。

  近年来,金融服务普遍向城市、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向“高大上”的产业转移,专门服务“三农”的金融力量比较薄弱,甚至出现空白。衡水市供销社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以农村新型合作金融保险业务为切入点,设立了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目前保险统筹业务已实现了全覆盖,一半以上的县(市、区)开始组建资金互助合作社。

  供销社又“回来”了。不过,与计划经济时代不同的是,如今遍布衡水乡村的基层供销社网点,与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工程相结合,已经变身为兼具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

  统一建筑风格、统一配套设施、统一标牌标识的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当下衡水乡村的美丽一景。在搞好农资、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农机具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衡水市供销社联合有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在这些综合服务中心开展文化娱乐、养老幼教、体育健身等便民服务,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人一样便捷的生活文化服务。17个乡镇农村综合服务中心、481个村级服务站代表了衡水基层供销社的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