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供给结构布局 抢占质量品牌高地
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热议“中国制造”——
改善供给结构布局 抢占质量品牌高地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11月21日举办了“2017中国工业质量品牌建设论坛”。在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表示,构筑质量品牌竞争优势是提升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的有力举措,要以智能家电、可穿戴设备、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大飞机、先进基础材料为重点,开展质量分析,研究供给结构布局,抢占质量品牌发展高地。
夯实质量基石
“质量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基石。”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认为,我国要实现制造业提质升级,重塑纺织、轻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快速提升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制造业提质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
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中国制造行销全球,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一些产品和工程质量正在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支树平介绍,目前,主要日用消费品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1.9%,出口工业产品国外退货批次同比下降9.36%。
同时,中国制造的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六西格玛管理、卓越绩效模式、精益生产等一批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广泛应用,涌现出“质量问题双归零”等一批源于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成功实践。质量咨询和诊断工作不断加强,2016年新核定了23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我国市场需求正加快向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演进,不仅催生了大量新的产品质量和品牌需求,而且对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形成了强烈的倒逼作用。”罗文说。
亮出品牌名片
“品牌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名片。”路甬祥表示,我们要讲好中国工业品牌故事,宣传引导国民、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和品牌发展理念,树立消费信心,全方位形成消费者理性的品牌抉择,在企业界乃至全社会形成“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共识。
中国制造在全球已经打出了不少亮丽的品牌名片。据了解,我国彩电、空调、冰箱、服装、家纺等自主品牌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达到80%以上。高铁、核电、工程机械等产品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国际品牌”。企业品牌意识和品牌培育能力不断增强,4000多家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一批企业实现了从代工制造向培育自主品牌的跨越。“做强中国制造品牌、大力发展品牌经济,是推进中国制造迈向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制造企业集聚、转化为价值的重要措施,是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新常态,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路甬祥说。
坚定以质取胜
“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为主攻方向,落实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推动质量变革,坚定不移地走以质取胜的制造强国发展道路。”罗文说。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全球著名品牌所占比例不到3%,却拥有世界40%以上的市场份额。英国评估机构公布的2017年全球最具价值品牌500强榜单,中国55家企业上榜,其中16家跻身100强,但仍以金融、电信、互联网、房地产企业为主,工业品牌建设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罗文表示,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具体包括,引导企业制定品牌管理体系,围绕研发创新、生产制造、质量管理和营销服务全过程,提升内在素质,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等。
支树平表示,要加快消费品、装备制造业标准和质量提升,促进消费品提质升级,提升装备制造竞争力。特别要以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装备和热点消费品为重点,多部门联合推进10大领域“优质制造”,重点解决电动汽车、数控机床、高铁装备、高端检测仪器和计量装置等共性质量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