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流落在外20年佛首终回家 4月底将展出(图)

31.03.2016  11:50

■河北博物院:采用曲阳传统手法修复,曲阳有经验的石雕师傅参与

    ■文化部:这是留在两岸民众心间、载入两岸文化交流史册的大事

    《流失了20年 幽居寺北齐佛首昨天回到家乡》追踪

    石家庄灵寿幽居寺北齐佛首回家啦!昨天上午10时55分左右,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厅,随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开箱,1996年被盗后一度不知所踪的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造像的佛首露出真容。现场立马响起一片“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争相定格这件流失在外20年的珍贵文物回到家乡的历史性一刻。

    □文/本报记者 黄蓥 图/本报首席记者 李青

     直击:佛首现真容那一刻 有记者落泪了

    昨天上午9点多,河北博物院东门外便汇聚了省内外媒体的数十位记者。在记者经历中,这应该是到省博采访记者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东门南侧一辆北京牌照的白色中型货柜车、本次采访的主角——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20余天的灵寿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与佛身,3月28日晚由这辆车从北京运抵石家庄。

    上午10时整,来自北京某专业公司的4位工作人员打开车厢后门,利用安装在车尾的可升降平台,先将车厢内一个高一米九左右的木箱卸下车;10时15分他们又将两个叠加起来的黑色手提箱卸下车。之后工作人员分别用推车将箱子运送到省博南区一层的曲阳石雕展厅;10时40分开始拆箱,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木箱上下左右的木板一一卸下,高1.59米、重量预计600公斤左右的佛身率先亮相;10时55分左右,装在黑色手提箱内、被泡沫塑料和白色织物严严实实裹住的佛首露出真容——面部丰满,双目微启,神态安详。哪怕历经千年沧桑,佛首厚重庄严的美依然直击人心。那一瞬间现场除了快门声此起彼伏,无论省博工作人员还是媒体记者都静默无声。

    3月27日专程赶到北京接佛首和佛身回石的省博工作人员崔先生说他很激动也很兴奋,而昨天全程直击佛首返乡初露真容的石家庄某媒体记者在朋友圈留言:“完好回家了!20年来,佛首与佛身在家乡从未像今天这样‘亲密’,露真容的那一刻,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滑落到脸颊!不易,团圆,回家,这一刻我为所有助力圆满的人点个赞!

     回顾:佛首回家的路走得漫长而不易

    也许会有读者觉得记者感情太丰富,但了解这则新闻前因后果的人都不会奇怪,只因这尊佛首的回家路走得漫长而不易——这当中有20年的被迫离散;有佛首在台湾、佛身在石家庄的隔海相望;还有海峡两岸携手促成文物回归的传世佳话。

    2014年初,有信徒将一尊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捐献到台湾高雄佛光山。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了解到该佛首是启建于北齐天保七年(556年)的释迦牟尼佛首,是河北灵寿幽居寺塔供奉的三尊佛像之一,于1996年被盗。他联系上国家文物局表示要将佛首捐回大陆,其后国家文物局和佛光山商定,将原本在河北博物院收藏展出的释迦牟尼佛身运往台湾,去年5月与在佛光山的佛首“团聚”并向公众展示,此后在台湾展出的9个月里吸引了四五百万民众前来。

    今年2月,幽居寺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首与佛身在90岁高龄的星云大师的护送下运抵北京。并于3月1日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星云大师捐赠北齐佛首造像回归仪式”,在国博展出20余天里有40万人次一睹佛首与佛身的风采。我省文物部门相关人士称,这种被盗佛首与佛身离散多年再度合体在河北尚属首例。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则评价说,这是一件留在两岸民众心间、载入两岸文化交流史册的大事。

     展望:佛首佛身修复后4月底见家乡人

    “终于回来了,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昨天上午,河北博物院院长罗向军的喜悦溢于言表。她透露,从得知灵寿幽居寺北齐佛首在台湾现身,星云大师有意捐献,到佛首回到大陆回到河北前后历时一年多,“先是佛身从河北博物院起运去台湾,与在佛光山的佛首一起展览,仪式很宏大,盛况空前。我也去台湾看了展出,当时很激动,就盼着佛首与佛身早日回到咱们河北。本来原计划去年8月回来,后来因为台湾民众的参观意愿很强烈等原因,最终定于今年3月回河北博物院,这几天我也一直盼着,今天终于回来了。

    对于大众和媒体都很关注的修复计划,罗向军介绍说已经有具体修复方案,“这个方案几经讨论。据推测北齐时这尊佛造像也是曲阳工匠做的,因此修复将采用曲阳传统手法,曲阳有经验的石雕师傅也将参与。”她透露修复时间预计15到20天:“不出意外4月底大佛将与河北观众见面,届时还会举行比较隆重的仪式。”她还表示,配合此次幽居寺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造像金身合璧,河北博物院曲阳石雕展厅将辟出专门空间,集中展示以这尊释迦牟尼佛造像为主的一批幽居寺塔珍贵佛教石质文物,“除了原本展出的三尊大佛外,还会新增10件左右的幽居寺文物,均是首次与公众见面。

    记者也了解到,在这尊北齐汉白玉释迦牟尼佛造像修复期间,省博的曲阳石雕展厅将暂时关闭。

     价值:佛像珍贵之处在于“题记

    初建于东魏、北齐时期的幽居寺位于灵寿县县城西北55公里沙子洞村北侧。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北齐皇室贵胄、定州刺史、六州大都督赵郡王高叡为其亡父母、亡伯、亡兄、亡妻及自身功德,敬造了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阿閦佛3尊佛像供奉在幽居寺塔内。高叡是北齐神武帝高欢之弟高琛的儿子,是北齐皇裔宗亲、三朝元老,他的一生见证了北齐从弱到强,又从强走向衰亡的过程。36岁时因交恶太后被诛杀。

    北齐灭亡后幽居寺逐渐荒废,迄今仅剩一座唐代重修时留下的幽居寺塔。1992年幽居寺塔内的阿閦佛头被犯罪分子盗走,1996年盗窃团伙又将塔内的释迦牟尼佛头像、无量寿佛头像等文物盗走,有迹象表明佛首被盗不久就流失海外。1997年幽居寺的释迦牟尼佛等三尊大型佛像佛身和其他小型佛像运回石家庄;2013年河北博物院试开馆,释迦牟尼佛等三尊佛身在曲阳石雕展厅齐齐亮相。

    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刘建华曾说:“这件文物太重要了!整个南北朝时期,这是唯一一尊在题记上详细写明自己的皇室身份以及为何人造像,而且用了最好的白石、最好的工匠,说它无与伦比也不为过!”1990年就曾在灵寿幽居寺亲眼目睹过完整的释迦牟尼佛造像风采的她回忆,释迦牟尼像在幽居寺塔内正面(北面)中央,结跏趺坐在长方形须弥座上,佛首低平肉髻,面相浑圆,细眉,长眼,双目垂睑下视,鼻直翼宽,唇丰满,短促颈,大厚耳,身着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贴体。值得一提的是,佛像底座上还有题记“大齐天保七年(556年)丙子闰月癸巳十五日丁亥,赵郡王高叡仰为亡伯大齐献武皇帝、亡兄文襄皇帝,敬造白石释迦像一区(躯)”。刘建华称:“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题记,既有确切纪年,又有造像者以及为之造像人的姓名、官职,还有所造佛像的佛名。这在北朝基本是没有的,皇家成员在佛像上写下自己的名字、造的佛像名称等很少见,这是一个孤例。

    这座释迦牟尼佛造像的艺术价值也很大,刘建华说:“采用了中国最好的石头——河北曲阳的汉白玉。出自当时朝廷里最好的雕塑家,佛像衣纹刻画得非常细,代表了皇家风格。佛首肉髻变低变平,面相变圆,是北齐最标准的做法。”佛像无论是姿势还是神态都反映了北齐时期的审美观:“佛像身体健壮、丰满的雕刻手法,受南朝流行的张僧繇画风的影响,张僧繇人称‘张得其肉’,追求人的身体健壮、肌肉美。在中国古代画坛独树一帜。”佛像薄衣贴体则体现了曹仲达“曹衣出水”的画风,他画佛的特点是:身体稠叠,衣服紧窄,后人称之为“曹衣出水”,这种样式在佛教绘画中流传广,到唐朝时曹仲达、张僧繇与唐代吴道子、周昉同被奉为佛画四大楷模,成为画家百工所范。

    为此刘建华总结说,天保年间高叡地位显赫,他先后为先世皇帝、亡父母、自己和妃子敬造佛像,所用工匠当为国内或是宫廷中的雕塑高手,三尊佛像的艺术风格代表北齐雕塑艺术的较高水准,是目前所见北齐时期雕刻最为细致精美的圆雕作品,可视为北齐时期造像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