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玲新剧《赵佗》8月1日石家庄公演
《赵佗》剧照。 谢荣泉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刘燕 实习生刘佳、王婷)裴艳玲又排新戏了!笔者近日从河北省京剧院获悉,8月1日,“国宝”级戏曲大师裴艳玲导演、主演的新戏《赵佗》将在省会公演。
今年67岁的裴艳玲是如何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的?她有着怎样的心得感悟?带着几分敬畏、崇敬,笔者近日采访了这位艺术大师。
“响九霄》后,还有遗憾,觉得不过瘾。" >排完《响九霄》后,还有遗憾,觉得不过瘾。”
2008年,裴艳玲以一部《响九霄》,一举拿下了“梅花大奖”、“白玉兰”特殊贡献奖、文华大奖,为我省填补了多项空白。
“排完《响九霄》后,我就有了再排新戏的念头。我是河北人,所以我打心眼里想把更多的河北名人搬上舞台。”裴艳玲说,2010年,《赵佗》的剧本就基本成型了,经过了近三年的打磨,十三易其稿后最终敲定。
赵佗是秦朝恒山郡真定县(今正定县)人,如今在 石家庄 还有赵陵铺、赵佗公园等,把赵佗的故事搬上戏剧舞台,是省京剧院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的积极尝试。
“有时候戏不好看,就是因为说教味太浓。老百姓爱看故事,一出好戏要能真正触动他们的心弦,讲出他们的心里话。”裴艳玲介绍,《赵佗》以小角度展现大事件,以母子情为线索,细腻地表现出了主人公在出征、称王、归汉几个人生重要时期的心理状态。
用戏曲界的行话说,《赵佗》比《响九霄》号大,意思是题材和规模更大。“《响九霄》是现代戏,一些传统的功底不好表现,所以,演完《响九霄》后,我还有遗憾,觉得不过瘾。”裴艳玲笑着说。《赵佗》弥补了裴艳玲的遗憾。戏中,裴艳玲再度回归传统京剧,前武后文,厚底儿鞋、大靠、流水板……她用一生的艺术积淀演绎南越王赵佗的百岁人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