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遭吐槽 影评人:就是一部PPT
昨日记者获悉,2015年五一档票房超6亿,其中两部青春片《何以笙箫默》和《左耳》票房纷纷超过2亿,成为五一档最大赢家。但讽刺的是,两部电影的质量却受到网友一致恶评。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昨日进行了采访,相关人士达成共识:目前在映的部分青春片确实有赤裸裸圈钱90后之嫌,但对于力求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的电影市场,《何以》《左耳》却成为了成功的范例。有业内人士表示,应该理解观众的选择权,而对于痼疾众多的内地影市,有从业者无奈吐槽:“在中国拍电影,票房和口碑都有那是捡着,就别指望什么都想要。”
《何以》被讽
“每个镜头都是槽点”
苏有朋首执导筒的电影《左耳》因少男少女狗血恋情引发网友狂吐槽,到了质量更加低劣的《何以》,吐槽甚至都演变成了影评人不再优雅的谩骂:“这就是一部PPT(电子演示文稿)电影,全无剧情和逻辑可言,看完才发现我们错过了郭敬明,相比之下《小时代》好看太多了!”几大影评网站不约而同地对影片给出恶评,甚至不乏“史上最烂”的评价。不过,在豆瓣网上只有3.5分的《何以》,上映4天票房即达到2.3亿,而评分达到8.1分的王小帅新片《闯入者》和7.3分的张艾嘉作品《念念》,加在一起票房不到千万。对此王小帅和张艾嘉纷纷发微博,言辞相当悲壮。前者称“只有1%的排片是场谋杀”,后者则表示:“我接受票房的事实,但不认为这是失败。感谢相信真善美的同路人。”
青春片受众:
不看评论只买票
上周末本报记者在沈阳多家影城发现,欣赏这两部影片的几乎是清一色90后,甚至是95后学生群体,其中女生占绝大多数。几位少女告诉记者,她们喜欢这种内容青春时尚的,爱情浪漫梦幻的电影。而且,她们基本不看网上对电影的评价,也没兴趣网上发帖为影片辩护,单纯就是以组团贡献票房这一实际行动来支持影片。
心理学家王青应本报记者之邀专程去看了《何以》,她表示,片中对男主人公的塑造,显然迎合了青春期少女对爱情的美好幻想,甚至影片中的光影营造都呈现出梦境般的感觉,“影片对孩子们的心理研究得还挺准确的,但传递出的价值观却难称积极、健康。”
中立观点:
应理解观众的选择权
尽管两部影片引发骂声阵阵,但采访中本报记者也梳理出一些中立观点。沈阳影城经理王先生直言,应尊重片方、影城逐利的选择:“一部影片不想赔钱,定位精准是首要元素;而影城为上座率高的影片多排片,这更是无可厚非。”
电影从业者冷斯基认为,就像公众不会冲上广场指责大妈们跳《小苹果》广场舞“缺乏艺术性”,后者也不会冲进剧院抢占芭蕾舞演出的地盘,这说明商业、民俗和艺术理应各取所需,“但现在文艺片和商业片都抢占同一家影院的银幕,不同审美的人互相看不上,这就出现了问题。其实还是应该理解不同观众的选择权。”
受访时,某电影营销公司负责人刘女士吐槽道:“商业电影遵循市场规律,别奢求太多个人表达;粉丝电影就把粉丝体验做到位,别奢求市场叫好。在中国拍电影,就别指望什么都想要——自己选的路,千万别失了姿态。”
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 关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