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困难家庭圆梦安居房 石市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19.06.2014  11:08

    百姓安居乐业,是社会幸福的最好注解。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将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全市重大民生工程,加大建设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破解瓶颈难题。

  这项重大民生工程的持续,正在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的住房困难。3.6万户居民已经住进了干净明亮的安居房,保障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

  而新的承诺激起更多幸福的涟漪:今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将新开工2.7万套,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将安居梦圆。更多人追赶新生活、实现新发展的热情、动力和干劲被激发,幸福和谐在向上拔节。

   保障房建设不断加强 保障对象应保尽保

  近年来,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强,棚户区改造以及公共保障房等项目遍地开花。

  在和平路与建设大街交叉口西南侧,曾经的低矮民居房正在被一栋栋高耸的现代楼房替代,棉一生活小区改造工程正在紧张建设。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围挡内所有楼体已基本进入主体建设阶段,部分已经实现了主体封顶,位于该项目最北侧的三栋楼已经开始进行二次结构施工。

  该项目是我市棚户区改造的一项重点工程。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强力支持,重点对使用年限久、居民呼声强烈、集中连片的区域进行改造。与此同时,南河小区、红河小区等分布于市内各区的公共保障房小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土地保障和科学分解两大‘法宝’,确保了此项民生工程的顺利推进。”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说,为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我市建立和完善了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用地储备制度,优先满足保障房项目用地供应。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保障房项目用地实行计划单列、优先供应;按照市和县(市)区两级政府共同负担的原则,将省下达我市的建设任务进行科学分解,进一步加强了保障房建设力度。

  数据显示,2009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大规模实施以来,我市累计建设保障房约10万套,其中公共保障房5.4万套,其它类型保障房和棚户区改造4.6万户,已累计竣工入住3.6万套,另外为11.5万户次发放廉租补贴2.2亿元,保障对象均实现了应保尽保。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开展至今,全市已建成和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27.3万套,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17%,其中市区达26%,初步构建起了宽范围、多层次、无缝隙的住房保障体系。

  “目前,市区范围内由政府投资的公共保障房已竣工入住1.66万套,解决了5万人的居住困难,到今年底市区竣工入住的公共保障房将达3万套,届时将解决10万人的住房困难。”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处房、一个家,改变了曾经“望楼兴叹”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态,也提振着他们的精神状态。一栋新楼房、一片安居工程,改变着城市的景观容貌,也演绎着这座城市的和谐美好。

   今年将开工2.7万套 配建项目备受青睐

  安居工程,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实现住有所居的梦想,居民们生活有了新开始,幸福综合指数提高。

  今年,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将新开工2.7万套,竣工2.15万套,分配入住2.03万套。截至目前,已开工2.55万套,占开工责任目标的94%。

  保障房集中建设力度不断加强,配建项目也逐渐崭露头角。“没想到我们也能住进这么高档的社区,不仅户型好、居住环境没得说,出行也比以前方便多了。”前不久入住“名都花园”的赵女士高兴地说。“名都花园“的配建房源,打破了以往集中建设保障房小区的局面,将保障房安置在了商品房小区内。

  在晴森天逸城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片商品住宅已经拔地而起,部分楼体已经实现了主体封顶。这是目前我市在建的公共保障房配建小区,小区含两栋保障房配建项目,共836套。

  “这种配建的房源相比集中建设的住房,地理位置更优越、交通便利,同时配套设施齐全,很受保障房申请者的欢迎。”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有一批配建房源参与公共保障房集中摇号配租,些配建项目减小了房源集中建设的资金、土地压力,为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市区内的配建项目,将成为今年公共保障房建设的主力军。记者了解到,位于建华大街与东岗路交叉口的 盛邦大都会 、位于新石中路与新石南路之间的盛世御城等保障房配建项目将全面开工。

   住房困难家庭圆梦安居房 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刚毕业参加工作没多久,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我的梦想。以后我要努力工作,未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去年,在保障房项目福华家园,刚刚入住的郭先生一边跟爱人布置新房一边说。除了像小郭这样的新就业职工,还有低收入困难群众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如今都已经纳入到了我市保障房保障体系中,使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圆梦安居房。

  保障对象范围扩大还体现在了政策的放宽。“由于住房困难群体情况比较复杂,其具体情况各有特殊之处,‘一刀切’的准入政策容易将部分住房困难群众拒之门外。为此,我市在原有的准入标准基础上,针对不同人群的特殊性,对分配政策进行了细化调整。”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放宽申请条件后,首先,切实将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纳入保障性住房分配范围,并全面破除户籍、收入、社保缴纳年限等限制,2013年11月底市区分配的682套保障性住房,绝大部分配租给了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占总分配套数的90%以上;其次是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申请公共保障房,取消具有市区户口满3年的限制,减少人为限制;此外,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就业职工中,单身申请人年满法定结婚年龄即可申请,不再要求单身(含离异)申请者需年满35周岁。

  在此基础上,我市还规定,不再符合原住房保障条件但符合其他类型住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可随时申请保障类型转化。包括已配租的新就业职工毕业满五年后仍符合住房保障条件的,可申请家庭类型转化;已配租的新就业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变更工作单位的,提供相关材料后,可继续享受保障。通过此举,把尽可能多的住房困难人群纳入保障范围,不再让政策限制成为住房困难群众申请保障房的“拦路虎”。

   让居住者满意地栖居 小区配套愈加完善

  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申请条件越来越宽,随着保障房小区管理也更加科学化、人性化,配套设施也愈加完善。

  位于建华大街与光华路交叉口处的建华家园,是我市较早分配入住的公共保障房小区,社区医院、小卖部、理发店、物业服务中心等配套设施如今已经建成,夏季的午后,还有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孩子们在草坪上嬉戏,可以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现在买个菜,看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在小区就解决了,非常方便。”住在这里的赵大妈说。

  我市按照“建设大社区”的理念,将保障房项目选址在配套齐全和交通、就医、就学方便的地段,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并对物业公司精心选择,目前市本级共管理已入住保障房项目14个、1.65万套,约80万平方米,通过招投标选择有实力、信誉好的物业企业,积极推动物业管理标准化服务和监督、检查、考评制度,确保群众满意。

  去年,在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和管理办公室的基础上,试行保障房小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基本实现小区居民自治,也为低收入家庭创造就业渠道。此外,还建立了由民政、人社、房管、公安、公积金等多部门信息共享协查机制,定期进行资格核查,确保公共资源真正用于符合条件的对象。

  “为了增加保障房居住的舒适性,未来,还将逐步增加两室、小三室的房源比例,解决三口以上保障家庭的实际居住困难。”市住房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住房保障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市住房管理部门进一步创新制度措施,推出了两房并轨、租售并举、租补分离、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公共保障房、探索“四房”并轨等多项创新措施,为今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编辑:lixiao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