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首付频现石家庄楼市 购房者福音还是噱头?

02.07.2014  08:30

   (原标题:低首付 实惠还是陷阱?)

  对于大多数的购房者而言,尤其是刚需者,买房难点并不是银行的按揭贷款,而是一次性要拿出几十万元的首付款。由此,开发商推出的“低首付”概念深得购房者的欢心。

  那么,这看上去很美的“低首付”究竟是货真价实的优惠还是炒作?“低首付”是不是真正降低了首付比例呢?

   探访

  分期首付≠低首付

  一般情况下,购房者与楼盘签订购房协议后,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内就要支付首付款并签订正式购房合同。对于大多数的购房者而言,尤其是刚需者,买房的难点并不是银行的按揭贷款,而是一次性要拿出几十万元的首付款。那么,当下开发商推出的“低首付”概念是否真正降低了购房者的首付比例呢?

  “首付两万元,购买90平方米的住房,是我们楼盘推出的一种分期首付活动。购买这种90平方米的住房,正常首付应在19万元左右。剩余17万元首期款,购房者须在一年半之内分三次付清,年底付到6万元,剩下的次年付清。”在某楼盘推出“低首付”的楼盘现场,通过售楼人员的讲解,大家终于弄明白,购买一套90平方米的住房,首付仅需2万元,原来就是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来实现的。

  另一家推出首付两成的公寓楼盘销售人员也表示,剩下的三成首付款,购房者可以通过分期方式在年底付清。

  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许多楼盘推出的所谓“低首付”,实际上都是采取拆分首付的做法,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降低首付款比例,提高银行贷款部分的比例。前期购房时,购房者只需支付很小一部分首期款,剩余部分则由开发商暂时无偿垫付,购房者只需在规定期限内(一般是一两个月,长则一年半)还清开发商垫付的资金即可。

   揭秘

  后期还贷压力大

  有业内人士表示,降低首付,虽然暂时起到缓解购房者资金压力的作用,但在短时间内消费者不仅要偿还开发商垫付的剩余首付款,同时还要偿还银行按揭贷款,购房者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相反还款压力更大。这种方式对收入稳定,但积蓄不多,的确需要置业的年轻人帮助较大。而对于经济收入不稳定或经济实力较差的消费者来说,面对低首付的诱惑,不仅要在购房前做好预算,而且要考虑自己今后是否有能力承担首期款和银行按揭贷款的双重压力。

  那么,拆分首付,对购房者来说将来的还款压力究竟会有多大呢?

  举例来说,假如目前推出2万元低首付的楼盘,如果购房者通过低首付方式购买一套总价为60万元的住房,按照银行首套房贷款首付三成规定,该房实际首付款即为18万元。而现在只要2万元就可以购买,剩下的16万元由开发商垫付。剩余的42万元办理银行按揭贷款。

  按照银行首套房首付三成、贷款利率执行基准利率计算,贷款42万元,贷款期限20年,月供为3144元。根据开发商规定,由其垫付的款项,购房者需在一年半时间内分三次付清,年底付到6万元,剩下的12万在一年时间付清。如果忽略年底这6万元不计,剩下的12万元未付完的首期款若平摊到明年的12个月中,即购房者每月还需准备1万元。也就是说,购房者在购房后的12个月里,每月需还款共计13144元。当然,如果购房者自身有一定储蓄可以用来支付剩余首期款则另当别论。

   提醒

  选择“低首付”还要量力而行

  河北易联行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德兵认为,购房者还是要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偿还能力。如果还不上钱,房子还是会收回去的,这样购房者会面临信用的损失,还要做出相应的赔偿。所以不要盲目地因为零首付、低首付就去买房,应该谨慎。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也提醒购房者,不能简单将开发商“垫首付”理解成一件好事情,其实,开发商“垫首付”也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也应该考虑开发商“垫首付”之后是否有陷阱。

  四招“搞定”低首付

  1.首套房付了首付一成或二套房首付六成后房价到底如何调整的问题。如果开发企业擅自涨价,那么,即使开发商承诺首付款项不用多付,那么,首付以外款项有可能会因为价格的调整而变化。因此,由于楼市调控处于调控常态化的市场阶段,个案楼盘的房价由于推盘策略会动态调整,不一定一直处于上涨的通道,如果开发商在购房者首付一成之后降价,那么,购房者的首付一成或首付款项是否相对变多了呢?这些也都是值得购房者思考的问题。

  2.开发商“垫首付”,购房者交了款项之后,要防止开发商“跑路”。

  3.开发商“垫首付”不是做亏本的买卖,“垫首付”的那部分资金对于开发企业来讲,也是一个有投资回报的金融服务产品。因此,购房者要合理评估“垫首付”的成本与市场(房价)变化情况,到底划算不划算,利弊都是自己承担。

  4.对于购房者来讲,如果遇到“退房退款”相关问题,由于购房者总是处于弱势地位,购房者要保留开发商提出的“垫首付”相关广告及文件,并且仔细推敲文件中是否有陷阱,如果没有,那么要合理判断购房成本及投资风险。如果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拿这些文件到相关司法部门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