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称经典低价药绝迹 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05.08.2014  11:54

  5月,国家发改委取消500多种低价药的最高零售价;6月底,北京市发改委公布了北京第一批低价药品清单,确定了共160种低价药品。不过,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药店发现,过去的经典低价药仍难觅踪影,即便有一些低价药,有些药店也不愿意推荐给消费者,将其摆在了不显眼的位置。

  京华时报记者钱宇阳京华时报漫画谢瑶

   调查篇

  部分经典老药市场难寻

  7月30日,记者走访京城多家药店发现,三七伤药片、三金片、维C银翘片、藿香正气丸等低价药还较为常见,但仍有一些品种低价药难觅其踪。

  在昌平区沙河一家药店,记者发现,12片装维C银翘片3.2元,折合为0.267元/片;27片装的三七伤药片售价为1.9元,折合为0.07元/片;72片装的三金片售价为22元,折合约0.3元/片。除此之外,记者还找到了红霉素眼膏(2g装,售价0.3元)和去痛片(2片装,售价0.03元/片)等低价药。“这些都是普药,在市面上较为常见,药店一般都会进这些药。不过购买的都是一些中老年人,我们一般也不主推这些产品。”药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同时,记者还发现这些低价药多数摆放在不显眼的货架上。如维C银翘片放在了背向入口的货架上,且是靠近中下层的位置,但如果仔细找的话,也很容易找到。

  当记者问是否有一些治疗甲亢的甲巯咪唑、治疗心衰的地高辛等低价药时,该药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并没有这些药物。随后,走访几家药店中也并没有发现此类药物。多家医院药房内部人士也告诉记者,低价药医院药房中也不全,但一些常用的低价药还是有的。如维C银翘片、藿香正气丸等。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介绍,目前市场上一些品种的低价药仍一药难求。治疗过敏性皮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扑尔敏,疗效已被肯定,每天的治疗费用才0.07元;治疗胃肠不适、消化不良的大黄碳酸氢钠片,1000片只要4元钱;治疗抑郁症的丙咪嗪,100片价格不足10元;解毒消炎药牛黄解毒片(每盒1元)、解热止痛药去痛片和安乃近片(每片0.02元)、感冒清胶囊(每盒1.8元)、速效伤风胶囊(每盒1.3元)、治疗湿疹的炉甘石洗剂(每瓶2元)、导便的开塞露(每支0.5元)、盐酸金霉素眼膏(每支0.5元)、伤湿止痛膏(每盒1.2元)、助消化的大山楂丸(每盒1.6元)……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廉价药品,目前在市场已经很难买到。

   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近年来,很多市场上常见的国产低价药逐渐没了踪影,数据显示,十年间,在对我国12个城市42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调查后,短缺的常用药、治疗特殊病的药品数量高达342种。

  以甲巯咪唑为例,这种治疗甲亢的常见药在去年悄悄地消失了—全国各地陆续出现甲巯咪唑“药荒”,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全城“一盒难求”。据了解,生产甲巯咪唑成品药的企业共13家,有原料药许可资质的企业是3家,但最后只有北京市的一家药企勉强维持。表面上看,甲巯咪唑去年“断货”的直接原因是药企原料药证书到期,药品停产。但根本原因是产品价格偏低,企业缺乏生产积极性。国家发改委制定基本药物全国最高限价,甲巯咪唑的全国零售最高限价是每瓶4.9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企业家协会会长于明德就公开表示,廉价药品正以每年几十种的速度消失。

   低价药为何闹药荒

  为何低价药在市场难觅呢?郭凡礼表示,造成低价药难觅的原因是“无利可图”。“终端价格低,无法让利给中间流通环节,医院医生、销售人员难从中获利,积极性降低,造成低价药入市受阻,采购量下降,导致生产商不得不缩减产量,造成低价药难觅。”

  于明德分析,目前看,最主要的还是一些廉价药品招标价格太低,导致企业利润微薄,甚至零利润,不愿意生产。因为招标由各个省分别进行,招标办是临时组织起来的一个不太懂药品生产、流通的机构,在招标价格上总是选择越低越好,全国范围内也是选最低价格。由于招标部门离企业比较远,所以企业的话通常听不进去,认定这个价格可以继续降,最终逼死低价药。“当前我国药品生产能力还是产能过剩,供大于求,只要有一分钱的利润,都有人生产。目前药品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成本在不断提高,但廉价药的最高零售价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上调,有的药价甚至十多年都没变过。以常用药红霉素、青霉素为例,如今的价格差不多都还是5年前的价格,廉价药利润空间越来越微薄,甚至不能保本。”

  朝阳医院主管药师张征告诉记者,患者难觅低价药一大原因也与目前的医疗体制有关。“现在很多医院是‘以药养医’,一些医生并不愿意开低价药,没有市场需求,药厂自然不愿意生产。此外,使用低价药医生获得的回扣低,也是更倾向于使用贵一些的药品的原因。”

  张征还表示,一些低价药由于副作用或疗效不足也逐渐被淘汰,被安全性更好的产品替代。“比较典型是抗生素类药物,比如氯霉素眼药水治沙眼,多数时候已被诺氟沙星眼药水取代。氯霉素眼药水在一开始使用时消除沙眼效果不错,但使用多年后会产生耐药性,治疗沙眼的效果就会下降。”

   放开零售限价扶持低价药

  为了改变低价药难觅这种现状,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改进低价药品价格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鼓励药企生产低价药积极性,减轻患者使用高价药的负担,国家取消283种低价西药、250种低价中成药的最高零售价。根据公开的清单,被取消限价的药品包括红霉素、青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等常用、廉价的药品。同时要求,生产企业可在西药费用日均不超过3元、中成药日均费用不超过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价。

  此外,北京市发改委6月底也公布了北京第一批低价药品清单,确定了共160种低价药品,其中西药34种,中成药126种。清单包括感冒清热口服液、维C银翘片、藿香正气水等均入榜。

  国家卫计委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介绍,低价药最高限价制度,源于原国家计委2000年发布的《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等相关规定,低价药最高限价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控制临床常用药的价格,减轻病患负担。但近年来,药品企业生产成本逐年上涨,低价药品的利润不断下降,药品企业因此不愿生产或降低产量。“合理调整低价药品价格,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供应低价药品的积极性,一些低价药可能会很快‘复活’。”

  目前,市场已经闻风而动,如知名中药企业白云山和黄中药决定,将列入低价药目录的小儿板蓝根颗粒、消炎利胆片等药品恢复生产。

   低价药价格不会大幅上涨

  一些患者担心,放开低价药最高限价后,药品价格会不会大幅增加,是否会加大患者的医疗负担呢?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低价药品大多是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比较激烈的药品,放开最高零售限价,市场实际交易价格不会出现普涨现象。价格主管部门将加强监管和引导,防止经营者滥用自主定价权。

  另外,有关部门将针对低价药品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政策,确保通过竞争形成合理价格。专家表示,即使一些药品因原辅材料上涨需要调整零售价格,价格变动也是可控的,而且对低价药品报销标准比较高,基本不会增加患者负担。合理调整低价药品价格,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供应低价药品的积极性,有利于医疗机构优化用药结构,减少高价药品使用,从总体上看,有利于医药费用下降。

  郭凡礼也表示,许多低价药品的日均费用远远低于最新政府指导价,所以低价药零售价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该政策实际为低价药中独家品种的价格上调埋下伏笔,有利于低价药产业回暖。虽然低价药涨价会提高用药成本,但是相比能够替代一部分高价药,那么总体上是有利于药费和医疗成本的降低。”

   根治需取消以药补医政策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为低价药定价“松绑”为一项有益举措。上百种低价药的生产企业可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定价,有利于这些药品生产保留合理的利润空间,避免价廉物美的药品短缺、停产。也有人表示,单是生产环节政策调整,对留住低价药影响有限,必须对改变“以药补医”医疗体制。

  数据显示,目前医院把持着全国8成左右的药品销售终端,又垄断着处方权。根据现行规则,医院有15%的药品加成权,100元钱的高价药的加成就是15元,如果1元钱的低价药加成也就0.15元。这使得低价药面临两难境地:一方面销售不赚钱,另一方面生产不赚钱。

  孙忠实表示,要低价药进入寻常百家家,还需加快医改,让医院愿意采购、医生愿意开方,将生产、医院、销售整个环节打通,才可以解决经典老药难重现的问题。“加快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调动医疗机构优先使用低价药品的积极性。药品采购也应增强医疗机构的参与度,以优惠价格鼓励医院批量采购低价药,以优质服务确保低价药配送及时到位。”

  张征也表示,要留住低价药,还需建立科学的医院薪酬制度,避免将医务人员收入与开药、检查、治疗等收入直接挂钩,通过合理的绩效考核引导医务人员选用价廉质优的药品。

   服务篇

  日常生活要合理用药

  感冒、拉肚子、发烧……日常生活,人们常会闹些小毛病,我们该如何合理用药?

  盲目使用药物危害大

  张征介绍,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等合理用药原则。

  很多人感冒就喜欢用抗菌类药物,这种方法可取吗?张征介绍,大多数感冒属病毒感染,导致腹泻的病因也有多种,随意使用抗菌药只会增加副作用。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使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张征说,我们提倡的安全合理用药,还倡导人们不要过度用药。口服药物相对安全,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起效慢,但并不意味着口服药就不会发生不良反应,有的口服药也会产生皮疹等不良反应。因此,能不用药最好不用。

  一些患者认为用药种类多或用药剂量大就可以“加快”药物的疗效。张征表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有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使得药物减效、失效,甚至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除非在医师或药师的建议或许可下,否则严禁随意并用多种药物。

  如何正确选择药品

  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选择药物呢?张征提出以下建议:

  辨清症状。购买药品之前,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病情及身体情况,然后对症状进行判断。如果对自己的症状辨别不清应到医院就诊,经医生指导后再购药。

  选择药品。了解自己的病症后,就要向药师咨询适合自己症状的药物,以及药物的疗效、副作用。

  查看包装。要看清药物的成分和主治病症,以及商标、生产日期等。要确定包装上有无批准文号。

  阅读药物说明书。药物说明书是该药最详尽的信息,购药时一定要详细阅读。

  适量购药。购药前,最好向医生或药师咨询用药的疗程,再决定购买量,一般治疗感冒发热的药,3-5日为1个疗程;止咳、消炎药5-7日为1个疗程;治疗肠胃病用药的时间较长,可适当多购买一些。另外,还有需要长期服用的保健类药品,购药量也可以多一些。

  注意药品的价格与实用性。有些人总觉得价格较高的药物,药效很强。副作用小,而忽略了药品的对症性,盲目购买。有的人只偏重于药物的低价位,而不看重药品的质量。这两种购买类型都是片面的,在够药时也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