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3位古稀翁整理出七言古诗《深州村名汇编》

03.06.2014  17:37

  “深州村庄四百六,先说榆科二八庄。赵村相连清河坊,历史豆腐美名扬……”每每闲暇时,深州市榆科镇赵村的张保合、李吉祥、于志学3位老人都会拿出他们整理而成的《深州村名汇编》读上几句,探讨一番。这本薄薄的小书里,记载着深州每一个村子的地理、历史、环境、发展情况,也饱含着这3位古稀老人对本土文化的浓浓深情。

  重新修订《七言杂字

  张保合、李吉祥、于志学3位老人都是退休职工,经常在一起舞文弄墨、谈古论今。一次,3人偶然看到了一本老年间长辈上私塾时的习字手稿,其中有一段吸引了他们———“赵村相连清河坊,落泊东南是龙堂。桥子薛庄王洛寺,角里杨村在两旁……”这不是村里的老人们曾经提及的《七言杂字》吗?3人如获至宝。相传,清朝末年,赵村一位老秀才在教私塾时编纂了一本本土教材《七言杂字》,里面记述了全县大部分村名和部分村子的历史,可惜的是,这本书后来失传了。

  3人看到习字手稿由于年代久远已损坏大半,而且很多村名未被编录进去。这本乡土教材源于本村,不能让它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于是,他们萌生了一个共同的想法———重新修订此书。

  奔走1000多公里修订成功

  说干就干,2011年,3人正式开始修订工作。他们找来深州地图、《深州地名资料汇编》、《深州县志》等资料,先将全市的村名和地理位置梳理了一遍,然后一个乡、一个村地整理。3位老人对一些村子的特点及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再加上资料上的记载,所以大部分村子整理起来比较顺利,但还是有些村子,无史料可查,这就需要实地查访了。3位老人骑上自行车,按着名单挨个儿去打听。

  有时,为了走访一个村子,3位老人一天要骑行三四十公里。“毕竟上了年纪,体力不行了,回家后经常累得翻不了身”,于志学说,但人们的热情大大鼓舞了他们,每到一处,人们知道他们的来意后,都非常热情。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很愿意和他们交流自己村子的历史。一次,到大礼寺村,一位80多岁的老人拉着他们的手,非得留他们吃饭。老人给他们介绍了村里历朝历代的名人典故,一直谈到傍晚。

  为了获取资料,3位老人辗转奔走了60多个村庄,行程1000多公里。由于老本《七言杂字》七言为一句,还押韵,编写有不小的难度。虽然有些功底,但难免有时候也得绞尽脑汁,3位老人精益求精,经常为了一句反复推敲,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2013年4月,《七言杂字》终于修订成形,改名《深州村名汇编》。

  村名汇编引发热烈反响

  《深州村名汇编》共13页,正文2954字。村民于志发、李文松、孙志祥主动出资印制了第一版,孙会祥出资印制了第二版。一天晚上,于志学接到了王井镇一位热心人士打来的电话,说书里有一处错误———侯家村属于王井镇,书里错编进了大屯镇。于志学一查,果然如此,他非常感动:“想不到这么一本小书,却引来那么多人关注。这是咱深州人对本土文化的一份爱啊。”《深州村名汇编》现在已经陆续印制了3次。偶有前来求书者,3位老人必然欣然相赠。书编成了,3位老人却并未停歇,他们正在筹备着继续完善,对书里一些内容进行注释,希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将它用做学校的校本教材,让孩子们从小多了解深州、热爱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