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医事件频发,医患“结”越“闹”越紧?

25.08.2014  11:41
 

■越闹越紧。新华社发

专家指出,以改革重拾医患信任

8月20日,湖南岳阳一名男子因抢救无效死亡,部分家属侮辱医生、打砸医院。8月,各地伤医事件不断“刷屏”。而早在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卫计委等五部门就曾联合发文要求,对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然而,严令之下为何屡现“宁闹不谈”?

伤医事件频发 冲突之下两败俱伤

8月20日,岳阳市一名男子因刀伤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部分死者家属企图扭送医生至死者面前,并封堵住或锁住急诊科大门等。21日,200多名医务人员“静坐”抗议。岳阳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确认,该事件属“医闹”。

伤医事件中,医生的恐惧情绪不断蔓延。就在岳阳医务人员静坐5天前,福建武平桃溪卫生院副院长兰大隽,在医患纠纷调解无果后坠楼身亡,警方已排除他杀可能。一些医生表示,尽管医患冲突中医生也可能有责任,如救治是否得当、沟通是否到位,但无论如何,暴力伤医都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冲突中的个别患方则身陷囹圄。北京宣武医院患者家属因强行抢夺尸体被警方带走不到一个礼拜,江苏沭阳一男子因怀疑男医生查房偷窥妻子隐私部位而暴力殴打男医生,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

冲突之下更严重的是医患信任的丧失。为避免伤害,患者带录音笔看病,医院开讲防身术、逃生术。

在这场纷争中没有赢家,且医患关系越闹越紧。”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儿童医院小儿心脏病治疗中心护士长胡梅英说,医学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未知性,医生尽百分之百的努力,需要病患家属的理解和互信。当医生因可能的风险而不敢全力施救,患者也就失去挽回生命的最佳机会。

遇纠纷就“”,每年要花几百万平息纠纷“买平安

医患纠纷解决目前主要依赖医患协商、行政调解、调解委员会调解、民事诉讼等途径。为何部分患者家属遇纠纷就闹,甚至使医患纠纷上升到刑事案件?

记者采访了解到,医疗鉴定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半载,走司法程序同样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索赔效果还可能不好。所以,部分患者在处理医疗纠纷时不愿意走法律途径。

湖南省律师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凡林指出,对当前医疗事故鉴定机构的不信任,也是原因之一。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认为鉴定专家难免会“同行相护”。

医疗鉴定机构同样也难以取信医方。“鉴定机构为安抚患方情绪,即便医院不存在过错,也会做出存在部分责任的鉴定结论,让医院花点‘小钱’息事宁人。”江西某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指出,最终双方只能像砍价一样谈判赔偿金额,而非鉴定事故责任。

多名基层卫生官员和医务人员认为,地方政府息事宁人的惯用思维,也是医患纠纷难依法依规解决的症结之一。“医院3000多张床位,无论有无过错,每年都要花300多万元用于平息纠纷买平安。”江西这家医院负责人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无形中助长了医闹,形成“不闹不赔、小闹小赔、大闹大赔”的怪圈。

解决医闹反思调解机制 以改革重拾医患信任

在打击“医闹”的同时,各地都在探索预防、处理医疗纠纷的法规制度。专家指出,医患之结靠“”难解,建立专业、高效,能得到医患双方信任的公平、公正的调解机制,将医患纠纷处理拉回法治轨道迫在眉睫;而深化医改、理顺医患关系则是减少医患矛盾的治本之策。

专家建议,反思现行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建立真正独立的鉴定机构,完善医疗技术鉴定人的资格条件和法律责任,在法律框架内处理医患纠纷。

业内人士指出,医患矛盾归根结底是医疗资源、技术和保障跟不上患者的需求。因此,深化医改、合理配置医疗资源等是化解矛盾的根本。如建立科学的分层诊疗,增加医患沟通时间,有利于重拾医患信任,减少医患纠纷。 据新华社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