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芬芳 浸润当代生活

30.07.2014  11:49

□本报记者 张晓娟

市民宋女士最近的心情特好,顽皮的儿子上《弟子规》课后,变得懂礼貌了,也知道心疼父母了。她感慨:没想到传统文化竟有如此魔力!其实,从《百家讲坛》系列图书热,到《中华好诗词》、《汉字英雄》荧屏热播,再到《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走进校园、企业……传统文化正以轻盈的姿态、活泼的形式,融入人们的生活,滋养着我们的心灵,让更多人重拾对中华文化的热情。

今年4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政策的利好消息和全民掀起的学习热潮,都呼应着传统文化春天的到来。

热点透视

文化瑰宝”遍地开花

传统文化究竟有多热?我们可以从90后的言谈举止中窥出一二。例如“土豪,我们交朋友吧!”他们会说“富贾,可为吾友乎?”而“我和小伙伴都惊呆了”则会说“寡人与卿皆瞠目结舌”。不仅如此,现在,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年轻姑娘穿汉服奏古琴、社会上免费的国学研讨班……频繁见诸报端的各类新闻,也让传统文化走入大家的视野,重新回归我们的生活。

传统文化热潮”体现最鲜明的,还属电视综艺节目。去年以来,各电视台密集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中国谜语大会》等十几档传统文化类节目,并且引发收视热潮。其中,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创下了收视观众总量超6.7亿人次的惊人成绩。由节目引发的图书热,也正席卷而来。在新华书店文学书架上,由节目延伸推出书籍《我的趣味汉字世界》、《中华好诗词》都成了畅销书,来选购的人络绎不绝。

从个人行为,到集体行动,传统文化的辐射面正在不断扩大。省会企业家张艳女士告诉记者,自从她把学习《弟子规》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一项内容后,大家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企业文化也得以提升。他们还开办了文化讲座,送《弟子规》到一些幼儿园,让传统文化惠及更多人。据了解,目前,社会上有不少这样的企业家开始利用传统文化,来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规范企业的管理。

追根溯源

价值观”的重新建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可社会价值观混乱,信用危机等社会问题的层出不穷,让很多人开始寻求解决之道,把目光重新投放到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上,人们希望以此化解心灵危机,重构新的价值观体系。

传统文化的典籍载体是四书五经、经史子集,而传统文化的深层内涵,是社会成员所共同遵守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河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孙秀昌介绍:“历史上传统文化热潮有两次,一次是清末,章太炎等有志之士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口号,寻求救国之路。另一次就是当下,在社会转型期,大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价值观。孔孟的仁学,老子的顺应自然,以及《三字经》、《弟子规》中尊师、孝亲、谨信、爱众等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都可直接拿来为我们所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扩大,越来越多的国人渴望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亲近中国传统文化也是较为便捷的方式。历史上,中国文化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有着深远的影响,传承千年的中国文化“软实力”至今仍有强大的感召力。近年来,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也在全球范围掀起学中华传统的潮流。这种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传统文化热潮,更激起了人们复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有责任感的文化工作者、企业等都纷纷投身这项事业,唤醒植根于我们血脉、灵魂中的传统文化基因。

专家点睛

让先贤智慧“”起来

传统文化热不应停留在荧屏上、教材上,还需落实到日常行动上来。对于民众来说,学习传统文化,重要的是知行合一,在日常生活中善加运用,真正做到让古圣先贤的智慧“”起来。

河南大学教授、中国古典学博士生导师王立群曾在《百家讲坛》、《最爱是中华》节目中担任嘉宾。他介绍,有很多人看了节目开始读《史记》,有人还因此捡起了古诗词。在新时代,主流价值观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人们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养,用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有助于引导整个社会心态的转变。王教授说:“现在需要做的是,缩短从说到做的距离。例如,做子女当常思‘风树之悲’,在精神、物质各方面及时尽孝,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谈及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惊喜,市民王志军跟记者分享了女儿文文的一些趣事。文文从学校学到“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回来主动提出帮爸爸、妈妈洗脚,孩子的改变让王先生和家人极为感慨。他感叹:“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只有亲身践行这些道理后,才感觉寻到了根,找到了魂,内心无比安宁。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