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传涛:“三无病人”免费治疗是“福利兜底”

11.11.2014  14:34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获悉,日前,河南省卫计委、财政厅、公安厅、人社厅、民政厅五部门联合制定了《河南省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办法》,办法规定,“三无病人”,指无身份证明(姓名和居住地),无责任承担机构(或人员),无抢救治疗经费的病人和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低收入家庭成员等因突发事件和意外事故造成人身伤害,符合急危重症抢救标准的病人的,政府将买单。(11月10日《大河报》)

    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现在,“见死不救”现象却屡屡能够发生,这不免是种讽刺。对此,公众骂医院见钱眼开、唯钱是命、有失医德;而医院在现有的经营体制之下,似乎也有难言之隐——医院要生存,要给大夫和护士开工资,有的还要还扩建的贷款,收留过多的“三无病人”、贫困病人和“老赖”病人,很可能会加剧医院的经营困境……现在这一问题,至少在河南得到了解决,“三无病人”和贫困病人如果符合急危重病抢救的标准,政府将为其买单。

    这是一件相当有面子的好事,也是让最弱势、最底层的人得到尊严乃至于重生的好事。即便这件事,与绝大多数公众和患者没有关系。但是,这件事的意义却是非常之大。要知道,有些时候,看待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除了要看它对绝大多数人的态度,还要看它对社会最底层的人尤其是之如“三无人员”、贫困人员和流浪人员的态度。因此,一方面,之于医疗改革,我们要将医保的覆盖面无限扩大,另外一方面,政府也要为真正的贫困群体实现在医疗权利上的兜底。

    医保解决的是大众的问题;让“三无病人”和贫困人口免费治疗是解决小众的问题。这是一种互补。此前,卫生部相关负责人多次在回应医保相关问题时,总会自豪地说,“中国已经进行全民医保时代,我国医保覆盖率已经达到了95%”。而国际上一直认定医保覆盖率达到90%以上,就可以定义为全国医保。但是,同样的全国参保,我国因为没有让医保深入到犄角旮旯,而往往出现“医保不保”、没钱看病和见死不救的问题。更加上,因为种种原因,比如贫困、户籍未在册、个人疏忽等原因,许多人容易成为医保之外的“黑户”。而解决这一部分人的问题,就是一种福利的兜底,是让我们的医保制度拥有一个起码的底线。

    “三无病人”急危重病免费抢救治疗,虽然也存在福利使用过度的危险和可能,但是,只要民政、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认真把关,严格审核,加强监管,相信真正能进入这个“政策洼地”的人,也应该能够确保为“三无人员”和特困人员,而不至于被泛滥使用。在出台这样的利好政策时,我们不能因为有一点点过度利用的可能而让其流产,因此,这是地方政府的大度体现,也体现了执政观念的进步。

    让所有的人都有尊严的活着,是社会文明的一个象征。笔者认为,这样的为福利进行兜底尤其是对弱势群体进行兜底之举,既明明白白地赋予了“三无人员”和贫困人员在医疗上的权利与福利,也给了医院医德回归、救死扶危的表现机会,更给地方政府挣足了面子。但愿,这样的政策能够在更多的地方得以施行,但愿这个社会中所有的最底层人员都有免费得到急危重症抢救和治疗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