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正能量 培塑价值观
问题是时代的呼声。最近两办印发《意见》,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学习《意见》精神,感到它的出台恰逢其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引领性,对新形势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确保党对高校的领导,确保全面贯彻党的 教育 方针意义重大。
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高校在学术研究上,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鼓励思想解放、大胆探索,多出前沿性、创新性成果。但我们的这些脑力工作和学术成果,都要守好政治底线、法律底线、道德底线,讲堂讲坛必须风清气正。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放眼世界各国,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舆论宣传,无不有自己的行业标准、自律原则和基本要求。文化可以有差异,制度可以有不同,但是“言论自由”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有边界的。在西方国家,任何公职人员、研究人员和教师对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都有清醒的认识,在涉及国家主权和安全、政治制度和社会稳定等问题上,都是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否则,轻者可能坏了名声,重者可能丢了饭碗。言论自由,并不是自由的言论,打着言论自由的旗号不负责任、不顾底线、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只会让言论自由蒙羞。
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从小的方面说决定着个人的成长发展,从大的方面说将影响国家的前途命运。高校老师的基本观点、价值取向、情绪态度,对涉世不深、“三观”尚未定型的大学生有着直接影响。从经验和 历史 来讲,大学教师赞成什么、反感什么,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将深刻影响课堂大多数学生的态度、立场和行为。教学是一个净化心灵、塑造灵魂的过程。作为一名教师,要照亮学生,首先自身上要有阳光;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要有一颗火热的心;要塑造他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最近几年,社会上有个热词叫做“正能量”,这个词的流行源于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专著《正能量》,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人体比作一个能量场,通过激发内在潜能,可以使人表现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更加自信、更加充满活力。可见,“正能量”指的是一种 健康 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当下,中国人为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和事都贴上了“正能量”标签,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就是传播、传递、传扬正能量的人。因为特殊的职业身份,老师不再普通,也不能普通。老师不是在公园的人群中随意褒贬时事的那个人,更不是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灌水拍砖的那个人。课堂是答疑释惑的地方,老师是传播知识的人,是教书育人的人。诚然,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忿忿不平之气,但是,如果教师不负责任地将那些牢骚、怨言随意带入课堂发泄了事,这对于学生正在养成的价值观念又会产生多少负面影响!师德,影响的不仅是学生本身,更是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竞争的胜负。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吸取冷战的教训,更加重视通过输出西式民主、炒作社会矛盾、扶持代理人等“文化冷战”的方式,达成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双重目的。中亚、外高加索和西亚北非的多波次“颜色革命”都现实明白地反映出美国等的战略意图和基本手法。近年来,随着我国加速崛起,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战略疑虑甚至敌意越来越强,不断利用各种敏感时间和话题,肆意炒作社会热点,达到抹黑中国、丑化中国、颠覆中国的罪恶目的。我们国内一些人,甚至有个别知名学者,有意无意地成了西方普世价值的传声筒、扩声器,甚至是战略工具,造成了很大的思想混乱。以“枪杆子”为核心的硬实力和以“笔杆子”为代表的软实力,是世界各国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核心力量。在国际战略竞争更趋激烈、亚太安全形势更趋紧张的当下,一些西方国家明白对中国来硬的只能激起中国老百姓团结御侮,而通过“温水煮青蛙”的软渗透,则可能起到不战而胜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从战略和政治的高度来思考和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政治幼稚病,稀里湖涂地钻进人家设好地圈套,不明不白地成了俘虏。一旦那样,我们用无数烈士鲜血和人民群众奋斗换来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将丧失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