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

03.09.2015  00:27

□河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赢得了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在这场伟大的抗战中,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同仇敌忾,英勇不屈、百折不挠,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篇章,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拼搏。

深刻理解和把握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一论述深刻阐释了伟大的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伟大民族,国家民族利益至上始终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价值准则。抗日战争爆发后,是生存还是毁灭,是独立还是亡国,要自由还是当奴隶,是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得不面对的严峻问题。民族危难唤醒了广大民众的爱国主义精神。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积极投身于抗日洪流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粮出粮,有知识出知识,竭尽全力报效祖国,用血肉筑成了侵略者不可逾越的新的长城。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起气势磅礴的力量。正是由于抗日战争中激发出来的巨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热情,才使得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具有了超越阶级、超越政治分野、超越民族的广泛性、群众性和全民性,从根本上决定了日本军国主义必然失败的命运。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穷凶极恶,妄图用屠杀等暴行来压垮抗日军民的抵抗意志。但中华儿女视死如归、宁死不屈,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用鲜血和生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赞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捍卫民族尊严的壮丽史诗。东北抗联8位女战士在抗击敌人到最后一刻时,不甘被俘受辱,投江而死;八路军班长马宝玉等5人为掩护主力部队安全转移,战斗到最后一刻纵身跳下狼牙山悬崖;共产党员、抗联将领赵尚志,在率部作战中身负重伤被俘,宁死不屈,视死如归;共产党员、抗联女英雄赵一曼,在负伤转移时不幸被捕,受尽了严刑拷打和非人折磨,但始终坚守信仰、坚贞不屈。这些英雄儿女身上展现出的大无畏的民族气节,极大地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战信念。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中华民族是一个为了正义事业不畏强暴、勇于献身的民族,具有为保卫祖国而不惜牺牲一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共伤亡3500余万人,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英勇的中国人民怀着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舍生忘死、义无反顾,用生命祛除民族历史上的阴霾,用鲜血谱写现代史上光彩夺目的篇章,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不朽历史。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历经磨难而信念愈坚、饱尝困苦而斗志愈高的坚韧品格,是中华民族历尽沧桑而不倒、屡遭劫难而不灭的根本原因。抗日战争是中国在军力、经济实力不如日本的条件下,进行的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七七事变前,日中工业总产值比是4.4∶1,日本陆军在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武器精良,日中空军军力比是8∶1,海军军力比是13∶1。在这种悬殊的实力对比下,日军曾扬言“要在3个月之内灭亡中国”。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人民坚贞不屈、顽强抗争、愈挫愈勇,充分显示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在艰难困苦面前必胜的信念。正是这种必胜的信念,鼓舞着抗战军民在枪林弹雨中一步步迈向最后的胜利。

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2014年7月7日,在首都各界隆重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前辈和英烈。”伟大的抗战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时至今日,伟大的抗战精神依然充满生机与活力,是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程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依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凝结成了一股绳,海内外华人一条心,凭借众志成城的力量,夺取了抗战的胜利。历史证明,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万众一心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个人命运才会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滴水之微才能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如今,我国已步入新的历史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职责,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要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用爱国主义凝聚起一切力量,最大限度凝聚共识,汇聚起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正能量。

继续发扬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激励我们在时代发展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创新,是伟大的抗战精神的重要内涵。抗日战争时期,我们既有把游击战上升到战略地位的作战理论创新,也有闻名中外的“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具体作战形式的创新。从某种程度上讲,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创新精神的胜利。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从农村改革的兴起,到深圳等特区的创立;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项事业的开拓,改革创新精神激荡神州,造就了历史的巨变,成就了今天的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创新仍然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无论是冲破思想观念障碍,还是打破利益固化藩篱;无论是破解发展难题,还是释放改革红利,都需要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陷阱,赢得更加光明的前景。

进一步坚定必胜信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依靠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军力、经济实力不如日本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并取得最后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要求我们必须有必胜的信念,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要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信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鲁迅先生的话语历久弥新。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和民族更是这样。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的兴旺,必然有强大的精神支柱。70年前,大敌当前,中华儿女依靠伟大的抗战精神,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战胜了日本侵略者;70年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只要我们高扬抗战精神的旗帜,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执笔:冯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