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治局会议解读:推动经济更要培育新动力

04.05.2015  18:22

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指出,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高度重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当前,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重在研判大势,摆脱老路径,重视新变化,培育新动力。

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首先要摆脱老路径。

经济学领域的“制度依赖”,强调的是制度变迁过程中旧有发展模式的“惯性”。这种惯性,恰是我国当下经济发展方式要摆脱的粗放增长“老路径”。

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至7%。在强调重视下行压力的同时,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新常态下,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经济工作要摆脱旧的路径依赖。

“现在还有一些地方在增长速度与预期出现较大差距时,既没有认识到这是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本表现,也没有以积极的态度适应新常态,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认识不足、执行不力,总想重回粗放投入、盲目扩张的老路。”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沈坤荣认为,适应新常态做到知行合一面临着艰难选择,根子在于缺乏应对新常态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我们必须看到,增速放缓是经济发展规律和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结果,要摈弃追求转方式又怕经济减速的“叶公好龙”心态。面对结构调整阵痛,绝不能因噎废食。

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认为,积极引导市场预期、重视短期需求管理是必要的,可以延缓经济下行。但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升级,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才能实现转型再平衡。

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也要重视新变化。

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表面上是经济增速的换挡,实质是增长动力的转换和接续。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增速下台阶、质量上台阶的特征逐步显现。

会议认为,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就业形势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逐步深化,需求结构、生产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商业模式发生幅度较大的调整,一些新的增长点破茧而出。

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占GDP比重首次过半,经济结构正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从需求结构看,投资与消费“再平衡”,投资增速有所放缓,消费仍然稳健,特别是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大幅增长。

“中国经济在分化调整中,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主体在加快孕育,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比较明显。”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更要加快培育新动力。

“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形成之中,外部需求收缩,内部多种矛盾聚合,经济运行走势分化,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中央政治局会议做出这样的判断。

面对传统动力的减弱,必须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双引擎”,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培育增长新动力的关键在于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

此次会议明确,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实现动力转换的关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稳步有序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创新驱动,制度先行。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 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说,《意见》通篇贯穿全面深化改革的主线,通过改革加快破除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制度先行、改革先行,尽快摆脱传统增长路径依赖。越早改革越主动,越早改革代价越小。(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