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企业涌入通用航空产业 依法监管须严
文/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王 博
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一个地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国际经验表明,通用航空产业投入产出比为1∶10,就业带动比为1∶12,发展通用航空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有效路径。
正是看中了这块巨大的“蛋糕”,国内不少省份纷纷出台措施争抢产业发展先机。
在不久前落幕的珠海航展上,西部某省表示其在“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30个通用航空机场,虽然目前建成的只有两个,但意在争取先机。而近年来,一大批通用航空小微企业纷纷涌出,有些公司的飞机数量还不到三架,飞行人员也很少,刚刚满足通用航空公司开设审定的最低要求。“它们都等待着开放低空之后,搭乘政策利好的快车。”有专家直言。
对此,中国民航大学校长吴桐水认为,很多地方政府力推通航产业,看上去十分红火,但“低空开闸”只是中国通用航空产业从初创期向发展期转变的一个政策前提,产业环境和财税政策的不完善、行业多头管理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地方政府的盲目乐观等都是外在的制约因素。
其实,如今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经难以掩盖自身发展的诸多难题。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院长关立欣表示,整体来看,我国通用航空发展迅速,但仍然处于滞后状态,众多通用航空企业处在亏损边缘。
因此,已经拉开帷幕的低空改革任务重,安全责任大,亟待依法施管。全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工作会议透露,目前,航空法已列入国家立法计划,力争明年进入立法程序。
“一要立规,二要夯实基础。立规就是从国家层面理顺通航产业的发展管理机制,制定法律,完善标准;夯实基础就是要在全国深化推广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成果,建设通用机场等基础设施,规范人才有序流动,提高国产飞机制造水平,培育通航消费市场等。”吴桐水建议。
还有一些通航企业负责人认为,应当正确引导大众通用航空消费观念,“开飞机不是‘富豪游戏’,而要定位于城镇群众适宜的体育娱乐休闲项目。”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几年,政策“破冰”后的通用航空的发展将更加考验主管部门的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