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广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才最有力量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专家访谈
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才最有力量
——访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教授任广浩
□河北日报、河北网记者顾赞良
记者: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要求“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我们应如何认识法治信仰的养成对依法治国的意义?
任广浩:法治信仰是法治的价值基础。所谓法治信仰,是指社会成员(包括个人和组织)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法律,并在坚定的法治信念支配下把法律规则作为行为准则,一切活动都在法律规则的支配下进行。人类社会法治发展的历史表明,法律必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保证其实施,但仅有国家强制力尚不足以确立法律的权威。只有把法律制度建设的“硬件”系统和法治精神的“软件”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而法治信仰则是法治精神“软件”系统的核心部分。换个角度讲,就是法治的力量和它的健康发展并不仅仅依赖于专业的法律人员,而且依赖于广大人民对法治的信仰。只有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才最有力量,才能使法律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使遵纪守法成为自觉,依法办事成为习惯。没有人民对法治的信仰,再精妙的法律制度也达不到治理国家的目标。
记者:从当前看,我国社会全民法治观念还有待增强,需要进一步树立全民对法治的信仰。
任广浩:的确如此。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43部现行有效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8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省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批准了90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我们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300多年的立法进程,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也要看到,虽然立法越来越多,法律条文越来越完善,人们的法律知识越来越丰富,但在现实生活中,“信访不信法”、“指标执法”、“关系案”、“人情案”等现象仍屡屡出现。全会也指出:“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治意识的缺失,法治信仰还没有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来。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只有人心思法、人心思治,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才能形成推动法治进步的强大力量,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记者:增强法治意识,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破除许多制约因素。您认为造成一些人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任广浩:法治意识缺失的原因很多,择其要者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君权至上的传统政治文化在当今仍有一定影响,导致一些人“认权”不“认法”。第二,长期以来,传统的行政管理方式,致使一些人对政府管理存在较强的依赖感,在出现矛盾和纠纷时“信访不信法”。第三,过去的立法,人民群众参与度较低,无法及时知晓、把握和理解新的法律规范。第四,执法不严、司法腐败等现象的存在,疏远了人民群众与法律的关系。英国思想家培根曾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法律是经由执法、司法活动作用于社会的,在很大程度上,执法、司法机关的形象就代表了法律的形象,如果执法、司法机关不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那么人民群众就很难相信法律、信仰法治。第五,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尚不完善。从1985年开始,我国连续进行了几个“五年普法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法治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把法治宣传教育融入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记者:您认为在实践中应如何强化人们的法治意识,使法治成为全民信仰?
任广浩:要建构法治中国的宏伟大厦,一方面要有好的规划蓝图,做好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打下坚实的地基,在全社会培养和树立对法治的信仰。
一是要科学立法、实现良法之治。全会提出“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让公众切实感受到法律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信仰法治能够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二是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当人们从一个个具体的执法、司法案件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感受到了公平正义,对法治的信仰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心中树立起来。三是要全面守法。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守法,确保权力在法治的框架内运行。另一方面,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机制,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培育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意识,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记者:全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您认为这一举措对全民法治信仰的养成会起到什么作用?
任广浩:设立国家宪法日,实行宪法宣誓制度,昭示了我们党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坚定决心,对全民法治信仰的养成具有积极影响。宪法宣誓是世界上大多数有成文宪法的国家所采取的一种制度。以这种鲜活的形式让公职人员和广大群众亲身触摸宪法、感悟宪法,不只是一种仪式上的安排,还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更是强化全民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庄严的仪式,可以使即将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强化宪法观念、法治意识,明白一切权力来自人民、源自法授,在工作生活中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可以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让广大民众感受宪法的权威和神圣,激发对法治的追求,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