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河北省财政厅以党建推动高质量财政建设的启示
以党建新成效推动高质量财政建设,河北省财政厅的这一探索为解决党建、财政工作“两张皮”问题,正确处理好“财”与“政”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以及全国财政大力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代财政制度体系的背景下,河北的探索具有深远的意义。
党建工作和财政工作“两张皮”、“财”“政”关系不顺,根本上源于认知的错误或不到位。简言之,未能正确把握党建工作的根本,将党建工作矮化为事无巨细的机关事务;未能树立“财”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将财政工作降低为一般性的财政收支管理或参与宏观经济管理。最终,一方面,导致党建无法发挥应有的统领作用,另一方面,财政工作也缺乏大局观和方向感,党建工作和财政工作无法实现“双赢”。
为什么“财”要服从服务于“政”,财政工作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这是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性质和地位决定的。财政可谓是国家职能中最为核心和最具综合意义的职能。凡国家职能之履行必有财政之支持,凡财政触及之处也必有国家职能之履行。因此西哲有云,财政是国家的神经。
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指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表明,国家治理体系是建立在财政这一基础和重要支柱之上的,财政职能已从过去单纯的收支管理和宏观调控等经济范畴,拓展到了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国家治理体系所覆盖的全部范围。财政职能内涵大大深化、外延大大拓展。
从这一意义上看,财政与政治的关系更为紧密,其政治基因更为深厚。从学科角度观察,财政学应该属于政治经济学而非纯粹的经济学范畴。
这固然是财政职能的极大强化和提升,但反过来看,也对财政提出了更高要求,即为了发挥好“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履行好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等重要职能,必须用国家治理理念取代传统的财政收支理念,以“财随政走”的大格局超越就财论财的“小九九”。
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大语境下,无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还是“财随政走”,均被赋予新的语义。党建作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统领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工程,自然成为做好财政工作最为重要的先手。
这也正是河北省财政厅全面加强机关党建工作的理论和逻辑起点。这一起点的确立,是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最大国情的政治回应,也是对古老“财”“政”关系的历史回归。
值得强调的是,河北省财政厅在党建工作中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分清主次,始终将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摆在首位、狠抓落实,并以此作为财政工作的统领。厅党组制定的《加强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十项规定》就是这一工作思路的集中反映,其中每一项都紧扣财政工作实际,并有具体要求。由于这些规定既高度体现了省财政厅坚持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的意识,又很有针对性、操作性,得到了多位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成为财政把准正确政治方向的有力指引。
比如,关于“自觉提高政治站位”的规定提出,要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谋思路、抓工作,跳出财政看财政,跳出河北看财政,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出大主意、当大参谋。这一表述当然是“讲政治”的,而从摆正“财”“政”关系的视角看,也是精当和到位的,充分体现了河北省财政厅党组认识把握财政以及财政工作的高度和深度。
正如该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高云霄所言,党建工作是管方向的,只有党建工作抓好了、抓实了,财政工作才有意义。
反观当前,河北财政工作正需要方向的指引。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推出的许多重大战略性决策都涉及河北,也将河北引入了难得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大事多、要事多、难事多,财政保障服务任务非常艰巨。但由于河北财政紧紧把握住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总方向,在推进高质量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需要指出的是,党的政治建设的目标是保证在政治上的先进性,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则是人民性。这与我国现代财政所追求的公共性、公正性和公平性也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
今年以来,河北财政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的统领下,在强化“财”服从服务于“政”的大局观的指导下,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多项显著成效。雄安新区总体规划顺利获批;京津冀协同发展稳步推进;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超过20%;11个国定贫困县顺利通过国家评估检查,成功摘帽。这些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的结果,是人民性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财政追求公共、公正和公平的具体实践。
在古老的燕赵之地,踏着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节拍,财政正焕发出新的巨大活力。(刘国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