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空白罚单”领悟审计执法善意
日前,开车从南京到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汪先生,收到一张特殊的违法停车告知单,没有扣分、罚款,而是一句温馨提示:“前面有停车场,下次注意”。他在网上晒出“空白罚单”后,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如此执法是否合适,更多人则表达了由衷的赞赏。 “空白罚单”释放的是执法善意。“空白罚单”是否合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对于情节轻微的、未影响通行的,指出违法行为,给予口头警告后放后。可见,口头警告本身也是一种执法行为。对来桐城观光、旅游车辆发生的轻微违法行为,一律给予口头警告。可见,无论是法规层面还是具体执行,“空白罚单”并无不妥。这样的“免罚”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强硬向善意过渡的重要性。罚本身不是目的。根据已有的规章制度,对违规或者不标者采取相应的惩罚举措,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全社会制度化、堆满化运行的能力。从这个角度而言,“空白罚单”不是对失范行为的漠视和纵容,而是社会治理观念更新的体现。审计部门要结合实际,适时建立容错担责任机制实施办法,并坚持集体担责的原则,把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非禁即入”的探索与有禁不止的顶风作案、推动改革的无意过失与牟取私利的肆意妄为等行为合理区分开来。在不突破法律、纪律、政策、道德“四条底线”的前提下,对改革过程中的失误或失败,从精神层面给予改革者饱含温度的人文关怀,更从制度层面为改革者壮行、撑腰。 “空白罚单”透露的是执法公开。法律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约定的一系列行为规范。交通执法的初衷,是确保道路通行的顺畅高效。如果驾驶人随意并线、乱停乱放,最终是谁也走不了。因此,扣分、罚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空白罚单”引发网友的积极讨论,其中透露的是人们对执法方式公开、透明、刚柔相济的渴望和呼唤。也有人担心,人性化执法会不会走入“任性执法”的歧途。其实不然。人性化执法并不意味着任意裁量,更不意味着我行我素,而是将人性化执法置于公共规则的框架内。说到底,即使是人性化执法,依然需要尊重规则,而非无原则地自由裁量。审计部门在实践中要把握三条原则:一是执法公正。对那些打着改革旗号牟取私利的人从严问责,刹歪风、扬正气。对违纪违规问题进行有效的遏制和处理,维护经济秩序。二是执法公开。严格监督政府采购管理、项目招标等突出问题。对征地拆迁中探索实施的协议拆迁、项目审批中试水的容缺审批等创新举措,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评判干部错失,不让违法乱纪者混淆视听、浑水摸鱼。三是执法公告。适时推进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不断完善公示的范围、方式、内容和层次。对在改革过程中出现政治偏向、目标偏离、工作失误等,问诊把脉、果断叫停,避免损失扩大和外溢, “空白罚单”收获的是社会和谐。“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六尺巷的故事至今感人。“空白罚单”可以说是故事的升级版。禁停路段违法停车,交警按照相关法律,直接扣分、罚款也无不可,但能根据群众反映,调整执法方式,视具体情况行使法律的自由裁量权,无疑为人性化执法写下了生动注脚。正如网友所言,“空白罚单”赢得的是感动,收获的是和谐。柔性执法有一种“润物无声”的作用,让当事人感受公共规则温度的同时,提升其对公共规则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与那种生硬、冰冷的“一罚了之”相比, 这样一种带着温度的人性化执法,恐怕有着更为和谐的意义。审计监督的本质不仅仅是对国有财产的守卫,更重要的是要能够尽早地感受到病害侵蚀的风险,更早地揭示病害侵蚀带来的危害,更快地抵御、查处这些病害,及时建议政府或相应的权力机关,运用各种资源去消灭这些病害,从而健全制度,保护国家安全。要抓住影响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不能就账论账,就资金论资金,需要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层面去分析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要从完善机制、体制和制度层面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挥免疫系统的修补功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不管是交通执法还是城管执法,抑或是审计执法,在法律的框架内,执法者多一分包容和信任,执法对象就会少一分反感和对抗。当双方能够换位思考、真诚沟通、互相理解时,法就会被自觉遵守,执法的初心就能得到共同的呵护。(李道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