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看两会新亮点
“分享经济”“众筹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人地钱挂钩”“大众旅游时代”……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这近两万字的报告中,一些新词受到各界关注,引发代表委员和网友热议。
反映经济发展新趋势
从事旅游行业的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表示,很赞同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大众旅游时代”。他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能创造消费和供给,有利于中国经济释放更多的活力。
“大众旅游时代”反映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与之类似的还有以绿色能源、互联网为重要内容的“新经济”,强调资源所有者将自己闲置的资源拿出来供需要者有偿使用的“分享经济”等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到了“工匠精神”,这让很多人感同身受。全国人大代表胡子敬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中国制造质量。中国企业一定要有“匠人”精神,将用户需求和体验放在第一位。
凸显完善制度新方式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简除烦苛,禁察非法,使人民群众有更平等的机会和更大的创造空间。“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这个出自《后汉书》的表述,大意是除去那些不方便老百姓办事的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轻易扰民的不法行为。而报告中“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这两则表述,引发了代表委员和网友热议,获得了极高评价。
一些代表着完善制度,体现简政放权、规范政府行为的新词、热词同样受舆论关注。“比如报告里讲到‘互联网+政务服务’,实际上政府的管理服务都可以跟互联网结合起来,这会让政府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公开和透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沈春耀表示。
此外,针对“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的说法,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张凤阳指出,提出“容错纠错机制”,就是“让那些既廉政又勤政的官员卸去不必要的心理负担,给他们更多的信任。”
体现惠及民生新举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些新词,也反映了未来民生领域的新举措。比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人地钱’挂钩政策”。那么,对“人地钱”挂钩应该如何理解?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指出:“有些地方在医保、社保、教育上的经费是按照人头来拨付的,过去都是按户籍人口计算,现在如果再按这种方式拨款,吸收农民工多的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就会加大,中央政府在拨付这些款项时,应当按照各地增加吸收农业人口的数量来拨付。”
另外,报告还提出建设一批“光网城市”,让更多城乡享受数字化生活;建立“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些热词、新词都体现了惠及民生的具体举措。(记者 柴逸扉)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