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惯例”审计不能惯

17.12.2015  10:02

字面上理解,所谓“惯例”,意指“一贯的做法”,就是一直以来的态度、行为。从工作角度看,那些良好的习惯、宝贵的经验,的确需要传承。然而,“惯例”不是挡箭牌,怕就怕打着“惯例”的旗号,固步自封、逡巡不前,名为公家的“例”,实则是私心的“欲”,阻碍着改革与创新。审计机关不是“保险箱”,审计干部没有天然的“免疫力”。审计干部时时处处都不忘自警、自省,每时每刻都不断自悟、自励,确保“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要防“骄气” 。 党在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红线、底线、高压线,必须严格遵循。那些陈年积弊,比如公款吃喝、公款送礼,逢始便没理可讲,任何时候都要坚决打掉。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的不断加大,审计机关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往往对我们“高看一眼”。越是在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的情况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廉抑的品格。必须戒骄戒躁,继续努力。始终保持清风正气。正是由于坚持说到做到、敢于动真碰硬,以依法审计的姿态,有纪必执的制度刚性,审计才能充分释放从严治审的正能量,不断激扬反腐倡廉的清正风气。制度管用了,执行硬气了,“伸手必被捉”日益成为大概率事件,各项纪律也逐渐由软约束变成硬杠杠。越织越密的制度笼子,越收越紧的纪律约束,给干部穿上“紧身衣”,也提供了一面面镜子,映照着各级干部对权力和自我的认识。

二要防“义气” 。 所谓的“义气”,就是用个人好恶、感情亲疏去代替党性原则、组织纪律,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权力滥用。审计机关的职权是宪法赋予的,审计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讲正气、讲规矩,履行监督责任必须从党的立场和人民利益出发,在处置每个审计项目中,都要严格按章办事,坚决杜绝私心杂念,坚决防止以私废公。要心怀正义。要以对国家和人民,对历史和法律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完善资金分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当好公共财政“卫士”,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把简单的事做好,把平凡的事做实,依法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崇尚法律,敬畏法律,自觉遵纪守法,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运用法定的手段捍卫法律的尊严。依法审计最根本的意义是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体现的是国家意志的需要、社会公共秩序的需要,以及维护个人权利的需要。依法捍卫审计的权威,更要有矢志创新,争创一流的决心和锐气。

三要防“小气” 。 审计机关不能只站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看天地、想问题。审计干部要跳出审计抓审计,必须在国家治理的框架下,围绕大局、服从大局,确保审计工作的正确方向。既要在政治上“挺直腰杆”,又要在工作中“放低身段”,充分发挥纪监、司法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独立的审计人员价值观,就是无私无畏、坚持原则、敢于碰硬,经得住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客观公正,秉公办事。要立足于思,胸怀全局,耳聪目明,吃透上情,体察下情,洞悉内情,科学研判;要立足于勤。注重实干,恪守职责,严谨细致,反应敏捷,灵活处事,体现服从,搞好服务。底气源自廉气;要志存高远,胸怀国家,心无旁骛,履职尽责。其工作水平的最高标准体现在专业、客观、不偏不倚等。审计计划有战略性,以风险为基础;审计报告有代表性,以结果运用为根本;审计过程有效益性,以经济效益为重点。方法求“独立”,立志做“大事”。

四要防“暮气” 。 面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艰巨任务,审计干部一定要防止惰性,充满朝气。尤其不能固步自封、惯性思维、思想懒惰。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实践深入,审计工作理论得以快速发展,也日臻完善。审计干部必须树立起应有的思想敏锐,紧盯形势发展,紧跟任务变化,紧抓改革和工作方式转变。永保朝气是干事创业的动力。审计干部务必彻底戒除“慵懒散软”,“忠诚”事业,多些“朝气”,永葆工作激情。忠诚,要求审计干部秉持对党、对国家、对法律、对事业的无限忠诚,牢固树立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真理和正义,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履职不懈怠、遇事不逃避、担责不推诿,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涵养底气。底气源于才气。审计干部既要“专研”又要“博学”,不仅要成为“专才”,还要争做“通才”。底气源自灵气。坚持自警,时时自省,处处自律,规范言行,襟怀坦荡,清清白白,干净干事。底气来自勇气。作为审计干部,还应注重养贤去俗,彰显独立的人格魅力。勇气就是奉献。奉献,要求审计人员奋发向上、全心投入、无怨无悔,努力为审计事业发展贡献力量。(李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