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坐镇法庭 肃宁陪审员新常态

09.02.2015  15:32

    河北省肃宁县人民法院按照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陪审员由过去21名增补至75名。在做好陪审的前提下,该院把部分陪审员安排到化解纷争的最前沿,以“一乡一庭”为平台,为每个基层法庭配备4名陪审员,他们专司调解走村入户,延伸矛盾排查渠道,就地解决纠纷。去年以来,该院不同类型案件受理数量分别得到明显放缓和下降,该县被中央政法委命名为“全国平安县”。

        月例会制  排查化解矛盾

        根据肃宁法院的“一乡一庭”制度,每个法庭配备一名兼职庭长,每周一至两天到法庭办公,主要对陪审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对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协议进行司法确认。陪审员则配合做法制宣传和社会矛盾化解工作。

        为了掌握乡村社会矛盾情况,及时将矛盾解决在诉前,肃宁法院出台了《诉前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制度》,各乡镇法庭将每月的第一个周五定为例会日,主管院长、法庭庭长、陪审员和各村人民调解员参加会议。

        会上,各村人民调解员将本村社会矛盾解决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发生矛盾的苗头情况分别进行汇报后,法庭庭长主持集体会诊,相互交流信息。会后,陪审员以例会确定的工作为重点,以化解矛盾为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例会制不仅使人民调解员相互交流了经验,也让陪审员掌握大量信息,化解矛盾能更加及时有效。

        去年9月5日,在邵庄乡人民法庭的例会上,北庙村人民调解员刘光电汇报了一起赡养纠纷案件:老人有一子两女,儿子离婚两次,据说都和婆婆有直接关系,而现在的儿媳仍然与婆婆合不来。因为一些矛盾,老人坚决要求与儿子脱离母子关系,儿媳则对婆婆放言“活不养、死不葬”。

        双方律师都找好了,准备到法院打官司。参加例会的肃宁法院院长朱向东、邵庄法庭庭长张荣举对此纠纷十分重视,认真询问基本情况,在进行分析、讨论后拿出了具体化解矛盾的意见,指定陪审员齐士奎、李满意前去先做化解工作。

        如何调解?两名陪审员利用土生土长、知根知底并与当事人熟悉的优势,认真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后,他们决定单兵较量。首先找老人谈,让她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作为长辈也不能倚老卖老,对孩子不尊重;然后找到儿子儿媳,告诉他们孝敬老人是子女的法定义务。随后,他们又与老人的两个女儿交谈,家和万事兴,女儿要多做老人与哥嫂的和睦粘连工作,切不可去挑拨离间。经过调解,三方都认识到了自己在这场纷争中的问题,一场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化解了,  母亲、儿女都向法庭表示了感谢。

        进村入户  及时化解矛盾

        去年7月,肃宁法院人民陪审员把进村庄、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第一手材料,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陪审员们根据季节变化、各村特点,广泛开展法制宣传;利用赶集日、喇叭广播、宣传栏和发放法律知识手册等有效手段,大力宣传法律知识,广泛开展法制教育。

        他们进入校园,为学生上法律知识课,让学生从小分清是非,强化遵纪守法观念;他们进企业,宣传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让企业自觉遵纪守法,依法经营;他们走进家庭,宣传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该院陪审员对排查出的矛盾坚持就地及时化解,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秩序。通过陪审员的积极工作,肃宁县无诉讼村达到25个,为全县总行政村的百分之十。

        去年9月17日,梁村人民法庭人民陪审员彭宝来、冯素玲在张庄村走访时得知,该村村民张二虎与邻居张海涛为垒墙头发生纠纷,双方还动了手,几经村委会调解未果。

        两名陪审员前去做工作时,也吃了闭门羹。经初步了解,张海涛在办理宅基地使用证时,“侵占了”张二虎家土改时期老文书划定下的线路,因此双方心中记下了仇。

        张二虎认为是村委会在暗箱操作,在办理宅基证时帮助了张海涛,所以不听从村委会的调解。每次张海涛家要垒墙头,张二虎就把八十多岁的老母亲搬出来,在地基上一躺,让他们没办法施工。

        肃宁法院副院长赵增元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这是一个难啃的骨头,随即决定由梁村法庭副庭长马久立带领彭宝来和冯素玲前去做调解工作。经过劝说,张二虎表示允许张海涛垒墙,前提是不能在自家的院子里掉下一个水泥点,否则别干。

        这个条件太苛刻,等于又把调解的路堵死了。但马久立和两名陪审员并没有灰心,他们了解到,张二虎的母亲早年丧夫,带着几个孩子过日子非常不容易,在县城上班的大侄子对他家帮助很大,全家对这个侄子很尊重。与其侄关系很好的彭宝来主动前去动员他出面,其侄了解情况后,连夜赶回村做老太太的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通过其侄的耐心劝说,老太太终于松了口,两名陪审员又趁热打铁,说服张海涛给老太太赔了理道了歉,一个久拖未结的疙瘩解开了。

    畅通信息

    随时化解矛盾

        肃宁法院陪审员为了与群众联系更紧密、发现问题更及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成名片发放到各村干部和人民调解员手里,做到随时联系随时到位。同时,还把联系方式张贴在各村的主要街道,让群众一目了然。

        对于各村出现的婚姻、家庭、土地等民生类矛盾纠纷,他们能够电话答复的电话答复;对于需要当面解决的问题,不分昼夜赶到现场,使许多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之中。

        去年10月15日晚上7点多,师素人民法庭陪审员李占民正在家中吃晚饭,接到河东村民调员史立新的求救电话,说他们村刘某等七户农民联合起来找到另一户农民武某,为土地使用权吵起来了,劝说不听,情绪激动,闹不好就要“唱武戏”,希望李占民尽快赶过去。

        李占民挂掉电话后,立即通知陪审员王家海,二人一起赶到了河东村。经了解,七户农民家前面是一条宽阔的土道,武某为使自己家后院更宽敞,将大道垫起来归为己有,影响了后面七户的出入。

        武某振振有词,“我花钱买了,就是我的”。原来这条道过去是李某家的,还有文书,后李某和武某两家私下签了份买卖协议,武某就认为这条道是自己的了。

        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李占民给武某讲起了土地法,何为国有土地,何为集体土地,农民只有使用权,村里所有的土地均为集体所有,任何人都不能买卖,再说影响别人出入也要受到民法中相邻关系人的制约。

        一番话说得武某心服口服,问题迎刃而解。河东村支部书记肖立成激动地说:“你们通过讲解法律及时调解了纠纷,我们太需要你们了。


      http://rmfyb.chinacourt.org/paper/html/2015-02/07/content_93729.htm?div=-1

编辑:逯永霞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2015年02月07日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