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把京津服务需求优势变成河北服务产业优势
□张 云
京津冀作为世界级城市群,其内部经济关系属于典型的“核心-外围”模式,京津两大核心城市对腹地的需求,是推动整个区域发展的原动力。把京津的服务需求转变成自身的优势产业,是一条重要的发展思路。为此,省委书记周本顺明确提出,把京津的服务需求优势变成河北的服务产业优势。
目前,北京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占到77.9%,天津也进入了工业化后期,“工业经济”向“服务业经济”转型的趋势明显。在这一历史阶段,京津对于经济腹地的需求呈现明显的服务化特征。河北应借此大力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大幅提升服务业比重,将现代服务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服务业的四大部门是消费者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流通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对河北来说,四大服务业宜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提升消费者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
京津两个特大城市拥有几千万常住人口,居民收入水平较高,消费能力强大。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使京津居民有忙里偷闲、娱乐放松的需求,而机动车的普及、同城交通设施的完善、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使得这种需求能够在更远的距离实现。河北很多地区处于京津“一小时经济圈”范围,山川、海滨、草原、森林、湖泊湿地等自然风光独特多样,历史人文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将这些潜在的资源优势激活为现实的产业优势,打造环京津生态旅游带、文化产业聚集区、休闲体育产业圈,将是河北服务业发展的一大方向。
休闲服务业的发展,应坚持两个基本方向:一是文化引领。休闲需求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理精神需求,它要求将文化创意元素注入旅游、体育、农业等产业之中,不断提升文化含量,实现多种业态融合发展。二是生态为先。休闲服务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依托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才能吸引更多京津游客前来旅游体验,而生态服务的价值只有在市场中得到体现,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居民脱贫之间的良性循环。
大力培育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研发、设计咨询等,是制造业分工细化深化、服务功能外包的产物,它对于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敏捷制造乃至个性化定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基本上自成体系,产业分工与整合效应较弱,其症结在于,河北与京津生产性服务业水平存在巨大的梯度差甚至“断层”,制约着整个区域服务业辐射力的提高。比如,京津冀区域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钢铁产能,面对产能严重过剩的结构性危机,亟须与服务业融合,推进制造业的“软化”、信息化、高端化。
首先,要坚决改变重生产轻物流的状况,通过专业的物流管理与优化,以电子商务为引擎,降低流通成本,保持钢铁业在全国的竞争优势。其次,将科技研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培育。我省科技园区要加快推进与中关村合作,通过托管、代管等形式,共建一批科技创新园、科技成果中试基地和转化中心,积极引进京津的技术研发、技术交易、成果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服务机构聚集发展,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业产业集群。再次,以德国鲁尔区为标杆,打造环保服务业高地,成为国内领先的环保服务产业聚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