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京津 实现互利共赢 ——我省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第一次把河北全域纳入国家战略来谋划,第一次把解决河北与京津发展落差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来部署,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第一次系统制定了支持河北发展的政策举措。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是历史性和转折性的。
京冀共建共享共管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实现北京市食药监局延伸监管,河北产出了首批“北京药”;
历时18个多月建设,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顺利投产,成为推动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京唐城际铁路近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预计2020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北京城市副中心到唐山,只需一小时;
……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河北面临的最大机遇,是千载难逢的机遇。面对这一机遇,河北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协调发展新理念,牢固树立“三地一盘棋”思想,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加速融入协同发展大格局,在各个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一系列顶层设计密集推出,勾勒出河北在协同发展中的发展路径
京冀签署《推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深化合作协议》,两地居民可在认定的9075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医保异地结算;
京津冀三地签署《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资格互认协议》,三地实现了人才的职称互认……
今年10月27日,省人社厅与京津人社部门签署了一系列协议,推进三地人社工作一体化进程。
这些,仅仅是河北省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的一个侧面。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界定了河北的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定位,河北省迅速行动,编制推出相关专项规划,勾勒出河北在协同发展中的发展路径。
今年3月1日,河北省宣布,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河北确定的功能定位,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三区一基地”4个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河北的功能定位、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
根据中央部署,河北省与北京、天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加强顶层设计,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开局。
在中央和有关部委的统筹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出台,京津冀交通实现了“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三地交通网由“单中心放射状”向“四纵四横一环”格局转变。今后,京津冀三地规划建设27条城际铁路,总里程达3796公里。
《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协议和规划密集推出并迅速实施。从协同防治大气污染,到保护区域水环境,再到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在协同发展“一张图”总体布局下,京津冀三地联防联控力度空前。《“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到2020年,京津冀地区将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大幅上升。
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定位,河北省把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作为重中之重,与工信部、北京市、天津市联合编制《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主动作为、强化顶层设计的范围不断扩大——
河北省积极推动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着力缓解北京大医院的门诊压力。截至目前,全省26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北京、天津一些大医院建立了业务联系,合作项目达400余个;
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共识》,建立京津冀行政审批服务改革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日常工作对接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改革新动能;
京津冀农业主管部门签署《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三地在6个方面巩固深化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推进机制,推进京津冀休闲农业协同发展;
……
随着一系列顶层设计的出台,河北省与京津互动频繁、亲如一家,协同发展迈向实质阶段。
打破体制藩篱,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三地良性互动、一体发展
近日,北京郎依制药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开始了试生产。
虽然产品在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生产,但郎依公司依然保留了“北京身份”,由北京市食药监局实施许可、认证、监管。这是京冀两地创新机制,探索实行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方式的结果。体制的创新,打破了阻碍京企外迁的壁垒,省去了跨省(市)转移的审批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下,面对传统体制的束缚,产业的升级转移迫切需要像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这样,不拘泥于过去的条条框框,创新合作模式与利益分享机制,实现三地良性互动、一体发展。
体制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便利——
2014年,石家庄海关加入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三关如同一关,企业办理跨区域通关业务减少5个环节,通关成本节约近三成,河北22900余家企业享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
凌云化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后第一个从北京转移到河北的央企。按照规定,公司的GMP药品认证及药品批准文号转移审批,仅在河北的审批程序便需要6个多月,但省食药监局给他们开通了“绿色通道”,不用经过行政服务大厅,而是由专家直接审查把关,汇总问题直接反馈至企业进行修改,实际只用了3个多月时间。
去年,河北机场管理集团纳入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委托管理,从而实现了京津冀三地主要机场统一管理、一体化运营。截至今年10月29日,石家庄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0万人次,同比增长22.8%,提前两个月超去年全年客流量。
打破藩篱,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跨越京冀两地行政区划,河北怀来县和北京延庆区把分属两县区的27个乡镇圈定在同一规划下,共建“延怀河谷 葡萄酒乡”。
廊坊市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区创新跨区域合作模式,在永清共建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其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输出项目、品牌和管理,廊坊市负责提供土地空间保障和服务。目前,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首批7个项目正在加紧施工,项目涉及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新材料、都市服务业、创新平台等领域,总投资约100亿元。
近日,北京市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获批复,按照中央要求,北京市与河北省合作共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促进京冀两地深度融合发展。目前,新机场主体工程和外围交通市政配套工程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新机场预计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无数协同发展的案例证明,只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创新体制机制,京津冀就能理顺发展链条,为企业流动和区域发展加油助力。如此一来,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加一大于二、一加二大于三的效果就能更快显现出来。
实施龙头带动,一个个重点项目助力河北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今年10月18日,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正式竣工投产。
仅用了18个多月的时间,这座累计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就顺利投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汽车工厂建设的最快速度。这个项目也被称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河北省引进落地的最高质量、最大体量的产业协同项目。
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目前,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附近,已聚集了摩比斯等30多家知名汽车配套企业,形成了一个高端汽车产业基地。按照规划,到2018年,沧州将形成一个百万辆汽车生产基地。
河北省按照规划纲要提出的定位,把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作为重中之重,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产业转移,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一个个龙头项目纷至沓来。
精准定位,“新发地”一个老市场,两地开新花。北京新发地高碑店农副产品物流园定位为打造北京农批市场转移的统一承接平台。目前物流园已有4200多家果蔬商户入场经营,每天进出车辆4000辆次,人流15000余人次,日交易量达到1.6万吨,日交易额达9600万元。这些数据,在全国农产品市场排名中已经进入到了前列。
精准承接,微软游戏创新中心落户大厂。截至目前,中心已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63家企业入驻发展,聚集互联网人才近千人,成功研发30余款游戏产品,初步为大厂构建起互联网创意产业新优势。
精准打造平台,中关村接连在河北“落地生根”。在秦皇岛,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已有千方科技、碧水源等上百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在保定,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吸引包括中国网库、用友等65家知名企业和机构入驻,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和机构超过40%。在石家庄,新华区携手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共建北京金种子创业谷石家庄众创空间,该项目平移中关村海淀创业园先进的运营和管理模式,帮助企业“零成本”“零门槛”创业,目前已吸引企业26家。
对于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加快去产能、转动能的河北省而言,一个个从京津转移来的龙头项目成为河北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新引擎。
龙头项目助力传统产业调结构。
正在施工的首钢京唐二期项目总投资435亿元。该项目是《河北省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确定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重点项目。项目投产后,将批量生产填补省内、国内空白的产品,首钢京唐产品结构将更为合理,市场竞争力更强,成为国内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精品钢铁基地,将给河北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带来强大动力。
龙头项目带动新兴产业大发展。
在张北云计算产业集聚区内,张北云联数据中心、阿里数据港张北数据中心即将试运行,浪潮、华为等知名企业正在洽谈入驻,2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或正在洽谈,一个规模达到150万台服务器的云计算产业基地初具雏形。
产业协同,成效显著。2015年,河北省引进京津项目4124个、资金3459亿元。今年上半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项目2717个、资金1763.08亿元,占全省比重分别达到41.46%和51.08%。(刘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