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打破关区界限 惠及近6万家企业

05.10.2015  17:10

  自去年9月下旬河北省首票京津冀跨区域报关单完成以来,一体化通关模式在三地海关全面实行已一年。河北钢铁集团一批从天津新港进口的价值200余万美元的货物在石家庄海关以京津冀区域通关一体化模式顺利通关。

  河北钢铁集团报关员董慧玲介绍,这批货物从企业报关单信息完成预录入,到海关完成审核、货物得到放行,整个过程不到1分钟。货物在石家庄海关申报放行后,天津新港海关依据石家庄海关发送的放行指令进行卡口实货放行,企业从天津新港可直接将货物提走投入生产,而不必像过去一样,企业要先到天津新港海关申报,然后再采取转关运输方式运至石家庄海关进行二次申报。

  去年5月,海关总署出台《京津冀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通关一体化改革2014年7月1日率先在北京海关、天津海关启动实施,9月22日扩大至石家庄海关,在京津冀海关全面推开。一年来,京津冀三地海关通力协作,通关一体化改革成效明显。2015年1月-8月天津关区共申报一体化报关单1804656票。

  京津冀三地海关通过建设区域通关一体化作业架构,搭建了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和现场作业平台,京津冀地区企业都被视为一个关区的企业,都能享受到一体化通关带来的便捷。三地企业可以按照经营单位注册地或货物进出境地自主选择申报地点和通关模式,实现同一企业同一商品统一风险防控。不仅如此,为了让企业实实在在体会到“多地通关、如同一关”的便捷,海关还推出了许多配套改革措施。比如,在海关归类审价认定、许可证件、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等方面,区域内海关互认,企业只需要办理一次申请,另外两关自动认可。

  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启动实施一年多以来,通关效率得到了提高。改革后一体化进口平均通关时间25.47小时,平均通关时间较“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少71.6小时,较“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少10.6小时,较口岸清关少4.5小时。企业物流成本得到了降低。一体化改革打破了关区界限,惠及了京津冀区域近6万家进出口企业。据企业反映,一体化改革后,天津经北京空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8小时,运输成本节省约30%;北京经天津海运进口货物通关时间减少约3天,运输成本节省近三成,减少的近三成运输成本中,由于不使用转关监管车,每个20尺标箱能节约的平均成本约2400元。同时,通过一系列通关一体化制度的制定和机制的建立,三地海关的执法更加统一,促进了资源的优势集成和标准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