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将联合保护边界长城 修复中保留战争痕迹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文物,又是抗战文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见证。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将破解长城修缮过程中遇到的“边界”难题。十三五期间在文物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将从长城抗战遗址联合保护入手,签订京津冀长城保护管理框架协议,推进共同进行三地交界的长城等文物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共同上报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开放。
三地将实现规划、保护、开放统一
据了解,2003年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5年启动了长城文物保护工程,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并对长城进行抢险和修缮保护,至今共完成65项的修缮工程,总投入资金(市级资金)约4亿元。使包括长城抗战文物在内的长城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但在长城修缮过程中也曾遇到尴尬和难题:京津冀三地有的地方是以长城中心线划界,一段长城跨越多地,北京进行修缮的时候不可能只修一边。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2010年,就司马台长城的修缮就产生过类似的矛盾。
“联合保护、开放能够解决长城修缮的难题。”这位负责人表示,修缮完成后,河北等地的老百姓也能受益,这将激发当地共同修缮抗战文物的积极性。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晓峰介绍,十三五期间在文物保护特别是抗战文物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将从长城抗战遗址联合保护入手,北京将与河北、天津签订京津冀长城保护管理框架协议,推进共同进行三地交界的红石门长城、京冀交界的古北口长城、南口长城等文物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共同上报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开放。
60余处“危难”抗战文物抢险完成
经过各区县文物部门的调查统计,北京市共有各类抗战文物162处。其中卢沟桥、北京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辅仁大学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古北战役阵亡将士墓、张志忠故居、南苑兵营司令部旧址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据了解,这些抗战文物保存状况较好的80处,保存状况一般或需要改善的82处,可以对外开放的96处(含自然开放)。今年以来,北京已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对抗战文物开展抢险修缮及环境整治。在此基础上,市文物局与市民政等部门共同开展60余处抗战文物的抢险加固和现场整治工程,目前已全部完成。
目前新发现的抗战文物已陆续得到修缮保护并及时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
“十三五”期间宛平城将“固若金汤”
从去年开始,北京启动抗战文物主题修缮计划,并重点开展长城沿线抗战遗址的保护工作。对爆发古北口战役的密云古北口长城卧虎山段、坚持敌后抗日的门头沟沿河城长城段等进行抢险加固和修缮。
对于下一步的抗战文物保护计划,文物局文保处处长王玉伟介绍,近日因为系列纪念活动而暂停的宛平城修缮工程即将恢复。目前进行的是南侧城墙及东、西瓮城的加固,北城墙修缮正在做计划。整个宛平城通过几期的修缮全部城墙都将得到保护,工程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部完成。“宛平城建设的时候城墙的质量并不是特别好,结构有些问题,我们主要以加固为主,防患于未然。”
此外,北京市文物局还将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吸收长城爱好者成为长城“业余管护员”,游览中一旦发现长城保护方面的问题及时上报有关部门。
释疑
修复中有意保留“战争痕迹”
针对一些抗战文物的历史损毁,如缺口、弹痕等,在修复之后依然保留,造成了人们“修了跟没修一样”的疑问,王玉伟介绍,抗战文物保护不完全等同于一般历史文物的保护。主要解决安全的问题,而非文物本体的完整性问题,从而“让战争的痕迹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比如宛平城在修缮过程中,特别注意利用先进的技术对结构进行加固,消除安全隐患,但并不破坏历史原貌。弹痕等看似不完整之处被刻意保留了下来。
下一步长城抗战文物的修复也如是,部分地区将修栈道,安装透明的防雨棚,但文物本体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