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对接与产业升级联动

23.11.2015  19:26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势下,三地产业转移承接的行动正在加快。在京津冀布局的新蓝图中,三地有关行业、企业如何凝聚力量,主动融入,全面对接,谋求产业升级,在20日举办的2015京津冀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上,成为与会代表热议话题。

坚持创新,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

国鹰河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双喜

国鹰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是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为无人飞行器,完全自主研发的具有当今世界领先水平的“神经元”智能飞行控制系统,在行业内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公司抢抓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总投资10亿元,在定州建设的总占地3000亩的国鹰河北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一期车间已建成投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

产业转移应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行业与市场规律。我们之所以选择定州,是因为定州制造业的基础比较雄厚,产业链条比较长,离北京也近。产业转移,需要政府的统一规划和布局,不过,由于产业转移最终由一个个企业的搬迁来实现,除了政府搭台之外,必须由企业自主对接。在当下的转移大潮中,仍存在部分转移商户认识模糊、承接地盲目争抢的现象。企业外迁不是简单的搬迁,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应抓住机遇同时进行产业和经营层次的提升。

产业升级,融入协同发展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闫希军

企业作为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体,如天士力总部在天津,发展方向是以大健康产业为主线,以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以健康保健产业以及医疗康复、健康养生、健康管理等健康服务业为两翼。

在河北省政府和国家中医药局联合推动下,天士力与安国市政府签订合约,按照“省部共建、企业实施、依靠科技创新、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建设“安国数字中药都”。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推进项目落地实施,安国数字中药都成为省部共建重点工程、京津冀协同发展样板工程。

在全面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安国数字中药都立足于道地药材资源的开发、经营和持续发展,搭建将中药材电子交易、第三方检测、产品质量全程追溯“三网合一”的公共交易平台。通过平台带动药材种植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引领一部分粮农经过培训,向药农有序转移,调整行业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的成果;促进中药第三产业(仓储、物流、物业、金融等)、第四产业(中药知识产业)、第五产业(中药文化产业)的联动发展;借助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和服务体系,使全国东西南北中道地药材实现区域协同,汇聚到“三网合一”的价值平台上来,重塑安国“天下第一药市”的行业风向标地位。

搭建平台,提供量身特制服务

定州市经济开发区副主任 李栋

政府相关部门要注重引导服务,摒弃那些过分强调本地资源、特殊优惠政策等传统宣传推介方式,要用优越的投资环境和全方位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企业和项目上下真功夫。

定州市经济开发区把握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按照低碳、环保、高端的发展理念,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核心,坚持规划高起点,建设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发展高质量标准,全力打造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业、食品加工业、现代物流业为主的新型产业聚集区。

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实施对京津的精准招商,引进央企和京津企业重点项目。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严格把关,拒绝引进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同时,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人才带产业”发展计划。开发区建立了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创业辅导基地、高科技创业孵化器,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优惠和支持。今年以来,一批央企、京企、民企和高校、科研院所与定州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入驻开发区。截至目前,已入驻企业11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4家,从业人员1.6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