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多项协议开合作新局 协同发展多点落地
河北省与北京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 资料片
近日,京津冀首台“近零排放”燃煤机组通过验收并实现投产。 新华社发
近日,“正定号”环京津冀旅游专列开通。 新华社发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今年2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并作重要讲话。
京津冀协同发展,由此大步跨入国家战略层面。
落实国家战略,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打破“一亩三分地”,携手共进。截至8月25日,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三地之间互动频繁,纷纷签署各种合作框架协议,各方都在以积极姿态宣示着推动区域合作的决心和意愿。
盘点京津冀之间签署的战略协议,可以发现三地相互合作框架的搭建已经初步完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局已经开启。
三地相互合作框架搭建初步完成
8月2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周本顺 ,省委副书记、省长 张庆伟 等率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到天津市学习考察。
在当天举行的天津市·河北省工作交流座谈会上,两省市签署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等5项协议。
中国有句乡土老话,说“亲不亲,在走动”。京津冀,在这片当下备受关注的热土上,三省市从省级层面领导到各部门负责同志,纷纷加大了到“邻居家”看一看、走一走的频率。
翻阅近几个月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京津冀三地之间的相互学习考察次数明显多于以往。
6月28日,北京的客人来到了河北——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和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率领的北京市代表团,到河北省 唐山 市考察,并出席河北省·北京市工作交流座谈会。
有媒体捕捉到了这次代表团的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北京市有7名市领导带队,16个区县以及27家市直部门的主要领导随行,全团总计超过80人。
北京代表团在唐山期间,重点考察了曹妃甸区,曹妃甸湿地文化旅游度假区、首钢京唐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留下了代表团的足迹。
礼尚往来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一个多月后,北京就迎来了河北的客人。7月31日,河北省党政代表团到北京市学习考察。两地之间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7项协议。
8月6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赴北京市学习考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等悉数在列。
考察的路线也揭示了双方合作的契合点。7月31日,当河北党政代表团赴京时,京冀两地签署的7项协议中,首要的就是《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
而在北京,8月6日,天津市党政代表团则考察了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北京市轨道交通指挥中心。双方随后签订了《共建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三地相互合作框架搭建初步完成”。8月24日,新华社在报道中盘点,“至此,北京与河北、北京与天津、天津与河北已分别完成多个合作框架协议及备忘录,京津冀协同发展将进一步走向实质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