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指标最早2月底首发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深入,三地的统计数据也将正式迈入共享阶段。在21日晚的市人大代表询问、政协委员咨询会上,记者从北京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文杰处获悉,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已经初步修订完成,将于2月底、3月初首发。
公开资料显示,这份“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包括区域分工、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公共服务6个方面,近20项二级指 标,40余项三级指标。其中既有能够反映京津冀三地总的协同发展情况的指标,也有反映三地功能定位及自身发展情况的特色指标。“其中有一项指标是反映三地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就是京津冀各自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王文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目前的数据是北京占比为79.8%,天津超过50%,河北在 40%上下,均比2014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指出,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首先要对三地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比如协同发展进行到什么程度,三地经济结构、产业分布如何,哪些领域适合率先推进等,这些都需要用数据来说话,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统计的作用会非常重要,可以说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 有力的数据支撑。另有专家认为,统计方面,各自怎么考核各自的政绩,一直是困扰地区之间协同发展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如果能够把京津冀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一体化,考核三地的整体发展成果,这样各个地方可能就少了一点自留地,多了一点整体的利益。
事实上,今后统计部门也将会根据这一指标体系,按照季度和年度对三地协同发展情况进行监测与分析,并针对产业布局、节能降耗、要素流动等重要领域、关键问题开展专题分析,聚焦协同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难点。
据了解,早在2014年,指标体系的相关建设工作就已经开始。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曾多次表态要求通过数据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反映三省市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情况,并督促京津冀三地统计局加强沟通协调,努力设计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状及其变化。“当时北京市统计局主动找到河北、天津两地的统计局,商量建立这样一个监测指标体系,得到积极回应后,共同上报至国家统计局。然后成立了由国家统计局、京津冀三地统计部门组成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形成了国家统计局督促指导、北京统计局牵头、三地统计部门共同协作的工作机制。”王文杰表示。
随后在去年,北京市统计局编制了首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数据手册,囊括了2005-2013年三地的主要经济指标。同时在技术支持上,开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数据指标平台,使得三地的数据实现在平台上的互换。
王文杰介绍,在指标体系被国家统计局正式批复之后,北京市统计局从今年开始对去年京津冀三地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测,首个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将于今年2月底、3月初发布。“这是第一次针对三地协同发展进行检测发布的指标,将来三地统计局也会共同发布此类数据。”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