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纵深

02.06.2016  16:20

  中新社河北沧州6月2日电 (记者 陈林)因所在企业搬迁,已在北京生活工作数十年的李志忠,几年前从北京来到河北沧州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近日,他正忙着收拾宿舍,准备从北京把老伴儿接来居住。

  从最初不愿意离京,到一心把老伴接过来,李志忠用了数年。其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间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企业院校从京入冀,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样本。

  李志忠所在的化工企业,此前位于北京通州。他说,他们是当地较早外迁的一批,在河北的新厂2014年开工生产,由于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在员工没有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年产量实现了翻几番。

  走进他所在的厂区,一辆辆京牌轿车停放整齐,这是和李志忠情况一样的同事每周或半月往返北京的主要交通工具。“两个半小时的车程,甚至可以当日往返。”李志忠说,刚来时道路上车辆不多,看到京牌车就会感觉很亲切。他坦言,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起先并不愿意来这里。在企业搬迁过程中,有少数原来在企业工作的外来务工者选择留在北京重新择业。

  在李志忠眼里,两年多的时间,这里的变化很大,差距在一步步缩小,道路也热闹了许多,他们工厂周围已来了许多企业,京、津车牌早已满街跑。这些让他有了把老伴接来长期生活的想法。他说,他们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见证者。

  辖区一家药企内,谢辉和正对设备进行紧张调试。“在北京研发,在这里生产中药提取物,最后制剂也在北京完成。”谢辉和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后,位于北京的企业去年7月开始在沧州设立分公司,目前室内施工已基本结束,预计今年投产。他说,同北京相比,这里的水、电、气等成本都较低,京冀共建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吸引了许多北京药企。

  距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几十分钟车程的黄骅市北汽集团黄骅分公司内,生产线上的工人正在忙碌工作。据介绍,该分公司已完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相关辅助功能的建设,基本形成了年生产15万辆整车的生产能力。在当地,随着一大批汽车配套企业的落地,已初步形成了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

  “我们充分发挥环京津、环渤海核心地带的区位优势,积极创新协同发展模式,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沧州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国栋表示,截至目前,渤海新区累计承接京津项目159个、总投资2098亿元人民币。

  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地的协同发展逐步推向纵深。去年4月,中央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100多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三省市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现辖黄骅市、国家级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一市四区”的沧州渤海新区,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张国栋说,当地坚持“共建共享共管”,引进建设了“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入园北京药企48家、开工建设20家,五年内将承接北京药企100家。同时,依托雄厚的汽车零配件和汽车改装产业优势,引进建设北汽华北(黄骅)产业基地,60万辆微车产业基地顺利投产,北汽汽车试验场、零部件再制造、30万台发动机等后续和关联项目快速跟进,产业吸聚作用快速显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