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提速产业转移 央企在河北还好吗?

13.11.2015  10:44

导语:在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过程中,产业转移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任务之一,对于河北来这是发展机遇,但同时作为一个相对落后方,京津冀一体化给河北带来了新的挑战。

北京坚定不移推动首都人口和功能疏解

产业疏解对象是一般性产业,特别是高耗能产业,目前进入全面推进实施阶段,方法是控增量与疏存量,相互促进。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卢彦表示,疏解转移要按照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定位实施。既有通过政府间合作实现的集中疏解,还有区域内市场主体根据发展实际,自主选择疏解地。

走出北京成本降低

走出北京,土地、劳动力成本低了,企业经营成本下来了,发展天地更加宽阔。“这里环境好,空气好,创业成本低。”入驻中关村海淀园秦皇岛分园的秦皇岛千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经鹏说,公司之所以在秦皇岛开分公司,一个重要原因是看中河北这块大市场。秦皇岛市向入驻的企业开放秦皇岛市政府采购市场,将入园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优先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北京多家龙头企业加紧布局京津冀

目前,首钢在河北省注册企业50家,资产规模1684亿元;京粮集团在河北布局50多个粮源收购基地,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大型油脂加工产业园区……北京多家龙头企业加紧布局京津冀。目前,北京向河北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达产后能形成2500亿元的产能。

如何承接 各显特色

首个央企制造业项目迁冀一年间

着眼未来,协同发展不能算小账

今年国庆节后,位于河北邯郸的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拿到了药品生产的批准文号。这意味着,经历一年多的努力,凌云化工终于完成了“户口”迁移,企业的生产运营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

产业升级,两地实现绿色发展

记者了解到,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每年排放40万吨二氧化碳、9000吨二氧化硫和1万吨烟尘。如此重度污染,显然已经不适合新时期首都的战略定位。凌云化工搬迁后,原址“腾笼换鸟”,高端产业开始成为北京丰台综合实力提升的主引擎。结合首都功能的新定位,凌云化工原址上将建起应急救援科技产业园,打造中国应急救援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优势互补,打造北京产业疏解的典型样本

通常来看,北京企业都有“恋京”情结,当地政府又难以割舍经济利益。企业的搬迁向来都不会一路坦途,凌云化工搬迁为何如此顺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是充分利用两地互补优势,通过“原地”转型、“新地”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凌云化工充分发挥两地区域比较优势,在京冀协调构建产业链条。这是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源的自然结果。

各地主动作为 做好产业承接

——在河北沧州,带着与京津进入同城时代的自豪和喜悦,一个新型工业化基地正快速成长。沧州重点承接京津石油化工、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冶金装备及新材料等产业转移。

——在唐山曹妃甸,“面朝大海有深槽,腹地广阔有支撑”,这里正在用奔跑的姿态,展示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前景:建设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实验5.5平方公里的先行启动区,对转移到曹妃甸的改装车、新能源汽车、化工、生物医药、航空、智能装备6大产业板块,专人负责盯办、跑办对接。

——在廊坊固安,卫星导航产业园已成规模,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风生水起。固安连续6年财政收入增长40%以上。

京津冀一体化 河北发展面临新挑战

对普通百姓的影响

从老百姓的角度看“京津冀一体化”,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北京做减法,河北、天津做加法,京津冀一同做乘法。其内涵就是:北京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自然要在人口、产业方面做减法;河北、天津要帮助北京疏解,自然要接受一些非首都功能的产业与人员;调整经济和空间结构,内涵集约发展,优化开发,协同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是三地的共同目标,特别是要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所以在这些方面京津冀都要做乘法。

对产业布局的影响

据财政部测算,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平均每年7万亿。这必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格局,对于交通、房地产、建材、环保等行业都会带来确定性的投资机会。相对落后的河北、天津两地,无疑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京津冀地区,将出现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群。

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京津冀一体化产业转移,不仅是企业、产业空间的转移,也关系着技术水平、产业发展层次的提升,因此承接产业转移还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原则,提升产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改变河北原有的重工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产业格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