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燕郊尴尬:产业单一 配套缓慢

07.03.2015  12:35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5年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自2014年2月份被中央提出至今已有一年之久。而紧邻北京的小邻居燕郊却在这个国家战略中依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相较于发达的北京,燕郊则面临交通建设缓慢,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空心化等难题。

  在协同发展被定义为国家战略之前,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概念已经存在许久。多年以来,在整个京津冀板块中燕郊都处于尴尬的位置。定位不准的囹圄让这个被称为“北京东”的城市难以摆脱“睡城”困境。

   产业空心化”尴尬

  大部分北京人都知道,如果从首都最繁华的CBD大望路乘坐城际公交930路,大约50分钟就可以到达被称为“睡城”的河北燕郊,尽管它原本的称谓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遍地的房地产项目承载了数十万人的“北京梦”。

  2014年2月,中央正式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

  不过,除了房价上升,燕郊却至今并未体会到协同发展的滋味。随着北京房价的快速上涨,众多无法圆梦北京住房的普通人只能安家于此,奔袭在燕郊与首都之间。大量刚性需求让燕郊占据了“环首都”的天时地利。

  大量房地产项目拔地而起,房价水涨船高,而其他产业却不见踪影。大量的上班族们无法在此满足工作需要,燕郊成为只能“容纳睡眠”的城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徐逢贤对《中国经营报》记者置评说:“多年前我去燕郊考察,那里的房价维持在每平方米4800到5200元左右的合理区间。但是2014年11月份我去考察的结果是,燕郊住宅单价已经上涨到12000元。这已经到了不合理的区间。

  据徐逢贤观察,燕郊除了房地产业以外,基本没有其他较大规模的产业。1992年8月燕郊正式成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意味着这个京边小镇在10年前给它的定位就是高科技产业导向,而非房地产导向。

  “燕郊几乎没有成规模的高科技产业。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中,燕郊应该创造宜居城市的环境,这样可以吸引北京一部分的人口溢出。北京应该引导一些高科技产业进入燕郊,提高对外开放度,以此提高各个产业的市场容量。

  有分析认为,在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下,北京等地随着产业升级与转移,势必会让燕郊等环首都小城镇受益。但这种转移也意味着带来污染的可能。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在北京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也表现出这种担忧:“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提出要承接产业转移但不要污染转移。”他认为,大城市相对于小城市污染更容易治理且治理成本更低。如果把污染转移反而会造成污染分散化,从而造成大面积的区域环境恶化,治理成本更高,治理难度更大。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三地都应进一步积累城市管理经验,将城市发展带来的污染问题尽量在城市内部解决,当地污染问题尽量就地治理,而不能简单的“疏散污染”。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蔡继明在北京谈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时也表现出这种担忧:“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已提出要承接产业转移但不要污染转移。每天都奔波在两地之间的宋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抱怨:“现在北京到燕郊的公路拥堵状况有增无减。

   配套服务设施缺失

  不仅仅是产业空心化的尴尬,各种不能协同一致的缺憾也时刻困扰着“睡城”。

  每天都奔波在两地之间的宋雪向《中国经营报》记者抱怨:“现在北京到燕郊的公路拥堵状况有增无减。几乎天天都堵车。”她觉得北京与燕郊之间应该修通更多条高速公路以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

  但是,大量存在的“断头路”从物理层面就割裂了协同发展的计划。据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统计,河北通往京津两地的“断头路”,总里程达2300公里。其中有多条连接燕郊北京的公路,比如被媒体多次报道的燕郊北部的密涿支线高速,河北省最有名的“断头路”之一,是连接三河市与京津的一条快速通道,向东连不上天津,向西跨不过潮白河。

  实际上,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关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全国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副主席何香久也就交通难题提出建议,尽早实现全区域公交“一卡通”。他说,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要求,应该统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立足于改变区域内放射状、树状路网的不合理结构,强化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

  多位居住在燕郊的人士则更加期望北京到燕郊地铁项目能早日落地。“多年以来,燕郊很多房地产项目开盘都以开通地铁为噱头销售。但是喊了这么多年从没有见到具体项目落地。

  3月5日,交通部部长杨传堂表示,京津冀交通协同方案,国务院已经通过,正在进行细化,经过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后就出台,2015年肯定出台。

  除了交通问题,医保以及教育等公共服务配套的区域协同发展亦举步维艰。认为医保无法使用以及教育资源匮乏带来的不便已经快超越对交通问题的担忧。以宋雪为例,她说:“在北京缴纳的医保不能在燕郊报销,看病还需要回北京。燕郊教育资源有限,孩子想上个好学校特别难。”她希望这些行政壁垒能够在不久的将来得以破除。

  不久前河北省副省长秦博勇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行政壁垒问题进行评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要把三地各自的主观意志和传统的区域治理惯性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层面上。一是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自觉树立京津冀一盘棋的理念。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在中央提出的协同发展战略中,政府引导是大前提,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弱化行政干预,打破行政区域的壁垒,使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切实发挥企业在产业、项目、要素转移方面的主体作用。三是立足比较优势,推进错位发展。区域竞争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忽视自身条件,盲目追求优质资源会加剧同质化竞争,浪费优势互补的发展机会。四是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区域行政壁垒,需要中央统一协调,绝不能以一己之小私,损三地之大公。三地必须统一行动听指挥,着力落实好中央规划与政策,促进协同发展。